总书记点赞的这些扶贫项目 见证苏陕协作新硕果

2020年04月26日 07:11:3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细雨绵绵挂珠帘,春润万物笑开颜。

  4月20日至23日,三秦大地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深入当地自然保护区、贫困山区、社区、学校、企业等,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指示。 

  有媒体报道分析,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就脱贫攻坚这个主题赴地方考察调研。从重申“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少”,到强调扶贫“不能搞形式主义”,再到肯定电商对脱贫致富“大有可为”,总书记的这次考察行程,不仅让陕西人民群众深受鼓舞,也让千里之外,陕西人缘相亲的“好兄弟”、使命相连的“好战友”、经济相融的“好伙伴”——江苏倍感振奋。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还得沿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来看。评新君梳理发现,柞水木耳金米产业园、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工厂、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等,这些都是苏陕协作结出的扶贫新“硕果”。

小木耳 大产业

  总书记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习近平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进村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流程,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坐落在山窝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曾经是极度贫困村。村民为了过上好生活,将村名改为“金米”,就是想填饱肚子,不再挨饿。

  2017年11月,在江苏陕西两省的统筹规划下,南京市高淳区与陕西商洛市柞水县结成对口扶贫协作,自此成为东西部协作的“兄弟”。立足当地条件和资源优势,两地共商依托种植木耳带动劳动增收,金米村作为深度贫困村,成为优先帮扶对象。2018年,柞水木耳金米产业园菌包工厂获得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400万元,聘请江苏省食用菌高效生产创新团队专家指导木耳产业链建设,并从江苏企业引进菌包生产设备和先进菌包制作技术,建起了两条年产木耳菌包2000万袋生产线及配套基础设施。

  三年来,两地充分发挥苏陕协作资金撬动作用,累计投入资金5330万元,助力建设木耳产业项目14个,先后扶持金米、窑镇、金盆等5个木耳菌包生产厂。拉动投资3.33亿元,带动44个村建立吊袋和地栽村级扶贫木耳基地,将全县6944余户牢牢镶嵌在木耳产业链上,户年均增收5000元。

  此次考察中,被总书记点赞“大有可为”的电商助农也是两地产业协作的重点之一。运用江苏本地的网络平台和营销优势,高淳区推进以木耳销售为主的农特产品旗舰实体店和网络销售平台建设。截至去年底,柞水木耳累计在南京市场销售60吨453万元,其中线上销售多达200万元。

△主播 李旭瑛

  在当地,见证了一夜之间销售了24吨木耳的主播李旭瑛介绍:

  “我们通过网络渠道,将柞水木耳推销全国。巨大的销售市场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江苏的帮扶指导,也让我们安心种植、生产和销售。”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委常委、副县长,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工作组组长杨宏玉信心满满地告诉评新君:

  “产品做得好,更要卖得好。下一步在发展消费扶贫实体店的同时,将深度挖掘苏陕协作潜能,强化消费扶贫电商平台搭建,持续推动“陕货入苏”。充分发挥苏陕扶贫协作优势,朝着总书记既定的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努力前进!”

社区小工厂 挣钱顾家两不误

  总书记足迹

  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了社区电子加工厂、毛绒玩具厂、服饰公司产品展示厅,对当地“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勉励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累计安置易地搬迁困难群众1346户4173人。如何稳定这些群众的就业,成了当地扶贫干部的一道“考题”。

  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后,江苏武进和陕西平利两个结对县区协作力度明显加大,双方锚准“培育新社区工厂”发力,围绕“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模式,引导两地企业“迁总部、办分厂、进社区”,既延伸产业又扩大就业,既汇聚资金链又形成人才链。至今已招引香港嘉鸿手套、扬州爱维毛绒玩具等13户东南沿海地区企业落户,累计发展毛绒玩具社区工厂31家,吸纳贫困群众就业314人。两地先后投入1875万元苏陕协作资金,支持21家社区工厂厂房建设,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让搬迁群众实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稳定就业、稳定脱贫”的目标。

  此行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锦屏社区的三家企业,都得到过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的扶持,其中两家是由武进区对口帮扶平利县联络组引进的企业。

  ——源添服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运动袜、休闲袜等袜类的生产和销售,获得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50万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8人,月平均工资1500元以上。

  ——康士利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获得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15万元,用于扩建3条毛绒玩具生产线,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5人,月平均工资2000-4000元。

  ——三秦电子加工厂:获得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15万元,吸纳贫困群众就业314人,月平均工资2000元以上。

  苏陕对口协作平利联络组组长、平利县委常委、副县长夏建飞介绍说:

  “接下来武进平利两地将紧紧围绕总书记的视察指示要求,推动茶叶、毛绒玩具等产业扶贫项目落地、落实、见效,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让老百姓挣钱顾家两不误,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江苏挂职干部的一份力量。”

片片富硒茶 致富金叶子

  总书记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拾级而上,步入茶园,沿途察看春茶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仔细询问茶叶收成、价格和村民土地流转、参加分红、务工收入等情况。他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总书记考察来到的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也是平利、武进合作建设的苏陕扶贫协作产业项目。它位于平利县老县镇西南部的蒋家坪村。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1户537人,属平利县八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7年以来,平利、武进最大限度发挥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带贫益贫成效,累计投入4710万元,先后扶持44个茶饮产业项目,拉动投资1.46亿元,带动4710名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通过电商平台、企业收购,平利富硒茶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653.5万元,带动1730名贫困户增收 。

  “老百姓富了,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苏陕对口协作平利联络组组员、平利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万水告诉评新君,平利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我们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结合平利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推动茶叶、绞股蓝等特色产业,两地联手,实现‘既看得见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的双赢局面。” 

“苏陕”齐心 其利断金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摇篮,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作出了艰苦卓越的贡献。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战略,苏陕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央对江苏的要求,也是江苏的政治责任和自觉行动。虽相隔千里,但这些年江苏和陕西却越走越近、越走越热、越走越亲。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曾饱含深情地说:

  “作为一名‘老陕’,也作为一个‘江苏人’,我始终是积极的推动者、见证者。”

  2019年3月在陕考察交流时,娄勤俭曾提出苏陕合作有“三要”:“要向高处看,要向深处走,要向实处做。”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2019年3月江苏代表团3次赴陕学习;

  2018年4月,2019年10月陕西代表团2次来苏考察。

  这样的省级层面交流,建立起高规格、多层次、常态化工作机制和协作格局。

  以《江苏省对口帮扶陕西省扶贫协作规划》为指导,10个设区市制定对口帮扶市协作规划,56个结对贫困县区制定56份扶贫协作规划,实现市县结对全覆盖、协作规划全覆盖。

  截至目前,村村结对386个,校校结对388所,医院结对119家。仅2019年,江苏就选派帮扶干部148名、专业技术人员1236名到陕西,完成协议数122.6%,位居全国第三位。从空中到陆地,从能源到产业,从物产到人才,苏陕合作规划的美好蓝图正变为生动写照。

  产业协作、帮扶项目有效落实

  ● 在陕西,江苏帮扶项目“风生水起”,除了木耳、茶叶这些总书记这次考察中看到等产业外,还有许多亮点:安康毛绒玩具订单不断,汉中纺织服装规模初显,咸阳果业发展稳步推进,宝鸡能源合作不断加强。

  ● 2019年,江苏财政性资金支持陕西扶贫项目1526个,带动25.03万名贫困人口增收;10个对口市引导产业合作项目207个,实际投资40.78亿元,带动贫困人口41015名;援建扶贫车间215个,吸纳3657名贫困人口就业。

  苏陕两地民间交往日益频繁

  ● 淮安—西安全货机航线2019年开通,每周有五班满载货量约14吨的货物来往于两地之间。2019年7月,陕西28家农业企业来到江苏南京,参加“苏陕协作·陕西特色农产品展销推介会”。陕西苹果、猕猴桃果干、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受到江苏消费者热捧。

  扣紧民生,情感纽带越系越紧

  ● 开展教育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同时,江苏下大力气在贫困人口的健康上悉心服务,帮助陕西22个贫困县建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框架基本建立。2018年前11月,江苏援陕支医人员累计接诊4.46万,下乡义诊贫困患者1.24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书记考察中对陕西提出了新的期望,同样也是江苏义不容辞的责任。江苏省委迅速召开常委会议,专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要求,继续抓好对口扶贫各项工作,做好对口帮扶省份脱贫成果的巩固提升,助力对口地区跨越发展。心手相连、共奔小康,相信两省人民必将在这历史性的时刻书写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新答卷”

  (来源: 评新而论/王尧 陈超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