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执法”、“微修复”提升群众幸福感 找“路长”马上办好这些“微实事”

2020年04月25日 23:00:3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签了这个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就要对责任区范围内的市容环境负责。店外不能有占道经营,不能乱堆乱放,店门口的环境就归你管了。”日前,泰州市海陵区城南街道学院社区工作人员顾凯来到辖区春晖路的沿街商铺,指导相关负责人签署《泰州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

  除了是学院社区党支部书记,顾凯还有另一个身份:市区春晖路二级路长。为了让每条路都有人管,发现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今年年初,泰州市城市管理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长制”,把城南街道辖区内11条主次干道统一纳入三级路长巡查监管体系,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

  总路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担任,一级路长由办事处工作人员和城管相关负责人担任,二级路长由社区干部和数字化城管监督员担任。

  “我作为二级路长,每天要巡查责任路段,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劝阻,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交由数字化城管监督员采集交办给相关职能部门。”顾凯说。

  兼任二级路长的数字化城管监督员,需要每天巡查责任路段,积极处置力所能及的问题,如捡拾路面垃圾、清除小广告等。与此同时,认真采集城市管理问题,及时上报,如违章停车、路灯破损等问题,需拍照上传到数字城管平台,由平台派单到相关职能部门处置。各职能部门需在规定的处置时间内,解决问题,并交由城管部门现场核查。从而建立“路长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联动机制,做到路长指挥、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于征是数字化城管中心监督员,也是梅兰路的路长。周末巡查时,他发现这里人行道破损,立即上报解决。

  目前,像于征这样的监督员有11名,他们每个人负责路长制城南街道的11条道路,责任路段在2.5公里到3公里之间。同时,他们也是基层路长,每天都会在城南街道,对各自的责任路段进行立体综合精细巡查,发现破损的行车道、人行道、井盖、户外广告、厕所部件、垃圾积存、黄土裸露等问题,城管部门将派遣专门的快速维修队伍“即坏即修”。

  泰州市城管局还实行“双微”机制:城市基础设施微小破损缺失问题快速处置机制;城市管理轻微违法行为快速处置机制。破解日常管理中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彻底、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等痛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形象品质。

  同时,统筹实施城建惠民、改善民生、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等项目,选准“小切口”,持续“微整治”,办好“微实事”,将“做精做优”落到实处,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江苏广电泰州中心站/邹文杰 沈骁 通讯员/王冬仓 田雨娟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