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病毒,他们是离患者最近的人!《逆行者——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战疫纪实》第三集《爱的守护》即将播出

2020年04月23日 11:54:3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齐聚湖北疫情防控最前线,义无反顾,投身战“疫”。江苏先后派出13批、2813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抗疫前线,参与了15家定点收治医院和3家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是全国人数最多的省级医疗队。为大力宣传战“疫”中涌现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了8集抗疫题材纪录片《逆行者——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战疫纪实》,4月21日起在江苏卫视晚间21:20黄金时段播出,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教育频道、江苏国际频道以及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同步推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集《爱的守护

  疫情期间,全国共有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护士2.86万名,占了近70%。

  江苏先后派出十三批援湖北医疗队2813名医务人员,护士超过医务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一直以来,人们常常习惯性地称护士为“白衣天使”。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时候,“白衣天使”这几个字被赋予了更重的分量。

  陶连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科护士长,在武汉,她是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7病区护士组组长。

  “触目惊心”是陶连珊初到27病区时的感受。

  病人多、治疗量大。一方面,作为护士组组长,要统筹安排好病房里的工作,陶连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战疫前线,是生死间争分夺秒的较量,病房里的情况时刻都在变化。

  一天,陶连珊的病房突然来了一位生命体征极度不平稳的患者。情况紧急,人命关天,在医生到达以前,护士们决定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李静就是其中之一。

  给患者按压完,李静的整个衣服已经潮到膝盖以下,感觉自己快要倒了,当时唯一支撑她的就是一定要等到医生来,把病人交给医生。

  经过护士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很多病人跟陶连珊和李静说,因为你们的大爱,使得武汉更美好,很让他们感动。

  同在武汉,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有一位被患者亲切称为“小可爱”的“网红”护士。

  这个护士叫李娟娟,来自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称她为“小可爱”的患者是她一直照顾的老年病患。

  由于免疫能力低且大部分有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一直是新冠肺炎感染的高危人群,也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尤其需要像李娟娟这样的护士贴心的看护。

  2020年3月的一天,李娟娟看护的老爷爷顺利出院了,遗憾的是那天,李娟娟正好轮休虽然,这两个相伴三十多天的“大可爱”和“小可爱”没能好好地道一个别,但是李娟娟已经把他们之间的约定,记在了心里,就是以后肯定会找到这个爷爷,和他一起吃一碗热干面。

  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李娟娟是给病人带来温暖的“小可爱” 。

  一江之隔,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有一个特殊的护士,他是病人和同事心里的“顶梁柱”。

  张启兵是一位男护士,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担任护士长。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男护士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男护士体力好,而且调整状态快,所以张启兵付出的更多一点。

  每天,张启兵都会给病房里的一位重者患者泡脚。这看上去是一个小要求,却同样考验护士们的专业水平。因为泡脚会让病人体温升高,引起心肺功能变化,丝毫马虎不得。

  在病房,像泡脚这样的小要求还有很多,张启兵都会尽量满足。因为让患者能够有好的心情,比任何护理都管用。

  同是男护士,一百二十公里外,黄石妇幼保健院内,马良超,正守护着一群特殊的病患。

  马良超,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科护士,在黄石,他是黄石市妇幼保健院的“超级奶爸”,每天要照顾的是感染新冠肺炎的儿童。

  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儿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一切都很懵懂,对于病房里的穿着防护服的护士,常常感到恐惧。

  为了消除这些恐惧,马良超和他的小伙伴们,在防护服上画上了漫画。封闭的病房里,这些充满童趣的防护服,像一缕从门缝射入的光,照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也给马良超留下了特殊又难忘的回忆。他特地将一件黄石同事画过画,写上他们科室名字的防护服,带回了南京,留作纪念。

  同在黄石,李晓青,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在黄石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她是同事们眼里的“飞虎队队长”。

  在李晓青日记里,她这样描述重症病房里病人的情况:晴天的时候我们还能看见病房走廊尽头的阳光,而他们能面对的就只有屋顶、墙壁和嘈杂无序的声音、还有全副武装又甚少开口的我们。

  每天,李晓青会在一个个手套气球上画画,写上病患家人的留言。这些不起眼的手套气球,不仅可以用来缓解插在口中的硅胶管给病人带来的不适,也是重症病人跟外界沟通的信使。

  很多人说,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的护士是逆行者,但在李晓青的心里,并没有觉得自己在逆行,她说:“我们作为护士,病人在哪,我们就应该去哪。”

  为爱逆行,不惧生死,是每一位护士的责任担当,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抗疫前线最危险的地方。

  来自南京同仁医院的张永华和李晓青一样,也是一位重症医学科护士。抗疫期间,她所在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位于疫情核心区。给病人插管上呼吸机、吸痰、测试,在病人呼吸道打开的情况下和病人面对面接触……这样高危的操作,张永华记不清每天要进行多少次。

  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传播,许多和张永华一样,非感染、非呼吸专业的护士紧急驰援抗疫一线。不适应,是他们共同的最初体验。

  在中南医院工作的第二个星期,张永华第一次感到了不舒服。所幸只是一场虚惊。经过自我调节,张永华很快恢复了状态。

  在弥漫着病毒的隔离病房里,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太多。对于长时间在隔离病房值守的护士来说,考验是双重的。

  不是生而无畏只是选择担当。

  穿上憋闷的防护服,护士是病毒的“狙击手”;脱下战袍,护士是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会疲惫也会恐惧。

  是白衣天使的使命感,让他们敢于逆流而上,坚守火线

  一位新冠肺炎康复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有看过护士的眼睛。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这场战斗中,护士用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