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发布《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十项措施》,其中一条新政:再次放宽落户门槛,迅速被推到了舆论焦点,其实不仅南京,苏州沈阳济南等地纷纷调整人才落户政策,随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新一轮城市间“抢人大战”悄然升级,这又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
南京此次“就业创业十条”无疑是献给今年高校毕业生的一份大礼。南京是著名的科教城,每年高校毕业生众多,为了应对受疫情影响的严峻就业形势,也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到南京投身创新名城建设,十条新政促就业的举措很实。既有“真金白银”,比如扩大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遴选并给予10-50万元资助,对已资助项目中发展前景好的可给予最高300万元接力投资;也有“暖心服务”,新开发4000个以上见习岗位,见习补贴对象放宽至非本市户籍见习后留宁就业大学生,见习期享受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80%的生活费补贴。
南京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马书婷表示,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或者创业见习,有机会留在南京就业创业,“现在放宽了范围,只要你留在南京就业的都是我们的补贴对象。另外在期限上也放宽到大学生毕业前6个月到毕业后2年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都可以享受就业见习培训补贴。另一个是待遇标准提高了,见习的生活费由原来最低工资标准的70%提高到80%,由现行1414元提高到1616元。”
南京建设创新名城,“人才”是核心驱动力。南京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拥有高校53所,在校生85万,每年高校毕业生逾 20万。如何将科教强项转化为发展动能?是近年来摆在南京面前的一道难题。2018年南京立足科教资源禀赋优势,全面实施大学生“宁聚计划”、“创业南京”英才计划等系统化引才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人才集聚有了很大成效,2018—2019两年南京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过73万人。同时,不断推出的人才新政和落户政策,南京对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的持续渴求可见一斑。
而在南京最新落户政策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人员,凭学历证书即可落户;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在宁就业参保半年即可落户,”提高落户对象年龄上限、拓宽落户覆盖范围,这又释放出什么信号?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告诉记者,南京目前的人口增长幅度相比于同类型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2019年末,杭州常住人口比上年猛增55.4万人,人口增幅为5.65%,而南京比上年末增加6.38万人,增长0.8%。他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人口红利”都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这次对年龄段加学历的这种放开,对一部分以前没能享受到的这些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利好的、积极融入南京城市的契机。另一方面,在今年的疫情之下,造成了各行各业的冲击,通过这种放宽落户的政策创新,对于整个城市发展、经济发展、恢复生产也起到一种很好的支撑性的政策作用。”
“人才”当然重要,但“人”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不可忽视。如果说,经过2年来的“引才”计划,南京逐渐成为吸引青年才俊的“强磁场”,如今正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迎接更多的城市建设者。
另外,当各类人才引进来之后,最终是否愿意留下来,成为一座城市的“造血干细胞”,仅仅靠补贴、政策支持是不够的,更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温馨宜居的家园。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胡小武认为,放开落户限制只是“打开门”,而城市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的优化才是“留住人”的根本之道:“在教育层面应采取更大力度的资源优化和资源的增量供给。整个城市还是要制定出中长期的人才落户、住房购买,包括住房的区域布局,为人才发展与生活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彭迪帆 编辑/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