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道具、搭档演出、联手诈骗,淮安两名男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烧脑“大戏”,累计诈骗了10余名受害人,涉案金额达430余万元。日前,淮安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将犯罪嫌疑人廖某和李某抓获,成功破获这起特大诈骗案。
90后廖某,初中毕业后就在社会上游荡,一直无业。为了赚取不义之财,他对外宣称自家有上亿元资产,因为打官司被冻结了一个多亿,还有七千多万元现金被法院保全,现在急需借钱,可以先将“钱箱子”抵押给借款人,事后会有高额回报。廖某伪造了法院公文、银行支票以及“钱箱子”等行骗工具,其中的“钱箱子”确实是蒙住了不少受害人。廖某专门到建材市场买了几百个工具箱,里面装满冥币,仅最上层是真实百元大钞。后来为了图省事,一部分箱子里直接装了泥土和白纸。廖某还给每个箱子安装了“报警器”,贴上“法院封条”和标志,声称每个箱子装有30万元至40万元不等的现金,只有法官用专门设备才能解除警报和开锁,私自打开要承担严重法律后果。
一开始,廖某自己唱了几场“独角戏”,“收益”颇丰。后来,他又请来“搭档”——年近半百的李某,来冒充法官,两人联手演戏向受害人借钱,承诺高额回报率,接连诈骗、屡屡得手,这些受害人少则被骗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受害人为何会借钱给这两个骗子呢?办案民警了解到,这些受害人大多有投资“生钱”的想法。廖某正是抓住了他们“贪图高额利润挣快钱”的心理,承诺给受害人在市区买房、买豪车及几十万、上百万元回报。总之,受害人需求什么,两名骗子就声称能满足什么。以受害人黎先生为例,从2017年5月直至案发,廖某先后将182个“钱箱子”抵押给黎先生,累计诈骗金额高达160多万元。黎先生将这些“钱箱子”分别存放在自家几处住宅里,还叮嘱家人小心看管。案发后,民警通知黎先生时,他竟然还不相信自己被骗了。
并不是所有受害人都像黎先生一样对廖某的把戏深信不疑。2019年10月,廖某以到法院协调关系为幌子,骗取了受害人张先生25万元,并将16个“钱箱子”抵押给他,还将面值数百万元的现金支票照片发给了张先生。过了一个月,张先生觉得不对劲,强行打开了一个箱子,发现里面装有三捆百元现金,每捆第一张为真的百元大钞,其余都为冥币。张先生立马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核实银行支票真伪,确认支票系伪造后,立刻报了警。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警方接报后,迅速组织精干警力研究案情,多个警种同步上案,很快抓获了廖某和李某。审讯中,面对民警收集的大量物证、书证、电子证据,廖某如实供述了对多人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他还交代,之所以伪造公文、银行支票以及“钱箱子”等,就是为了将戏演真,拆东墙补西墙,能骗多少就骗多少,能骗到什么时候就到什么时候。因为钱来得容易,廖某行骗得手后就大肆挥霍,不到一个月就打赏了一名网络主播近30万元。另一嫌疑人李某则“入戏”太深,毫无悔罪表现,妄图避重就轻、蒙混过关,最终还是在铁证面前败下阵来。
办案过程中,民警用4个月时间不断补充和完善证据,仅案件卷宗摞起来就超过50厘米,另还有7张电子证据光盘,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目前,该案件已移送审查起诉。
(来源:江苏广电淮安中心站/朱延庆 通讯员/陈虎 沈超 胡太阳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