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言
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每一句活色生香的方言
其实都蕴含着当地的文化基因
泱泱中国,方言甚多
数量之多,难以详尽
而广陵书社出版的
《历代方言俗语谣谚文献辑刊》
耗时十年
全套四十册
尽可能收录了很多
珍贵的方言俗语谣谚
中国自古研究方言
收集整理俗语谣谚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方言、俗语、谣谚的优良传统。周秦有“輶轩使者”,李善注引《风俗通》曰:“秦周常以八月輶轩使采异代方言,藏之秘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中记载:“古者,天子有輶车之使,自汉兴以来,刘向之徒但闻其官,不详其职,惟闾与严君平知之,曰:此使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岛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髙堂知天下风俗也。”这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官方派遣使者搜求民间方言、俗语与谣谚的做法,以此考民情、知风俗、宣教化。
西汉扬雄的《方言》是最早研究方言词的著作,东汉服虔《通俗文》是第一部记录并诠释俗语的著作,而谣谚之例屡见历代各种典籍,清代杜文澜辑录的《古谣谚》可见其大略。受《方言》《通俗文》等的影响,历代学者一直注重方言、俗语与谣谚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一个个鲜活的语言,跃动着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
方言俗语谣谚不同
实际运用经常混杂
广陵书社出版的《历代方言俗语谣谚文献辑刊》,分为方言、俗语、谣谚三种,而这三种的意义,还是有所不同的。
著名学者曾昭聪介绍,古代的方言著作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某个地点方言或区域方言的方言俗语作为调查考证对象的著作。这类著作模仿扬雄《方言》,对某个地点方言或区域方言进行调查考证,其中虽也有引古书以证方言俗语渊源有自,但主要成绩在于记录了不少当时当地的活的语言。这类著作,书名即标明了该书所调查考证的方言的地点或区域名称;第二类征引并考证古代文献中多地的方言材料的著作。这类方言辞书广引经史子集中的相关材料,包括字书韵书、笔记杂著、类书、注释、音义等各种不同文献,汇编成书。
而俗语,则是古人“调查、 辑录和考证方言俗语的著作”中“以比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方言俗语作为调查、辑录和考证对象”的著作。谣谚,包括歌谣与谚语,往往杂见于各种典籍之中。
方言、俗语、谣谚概念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实际材料中经常混杂在一起。所以,在这次出版的新著中,也对这三种类别进行了区分。
收录文献一百四十种
一部分文献颇称珍稀
《历代方言俗语谣谚文献辑刊》的编辑徐大军介绍,这套书收录各种文献一百四十种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文献颇称珍稀,例如清于鬯的《新方言眉语》、薛福谦的《虞山方音辨讹》等稿本,亦有从个人文集或笔记中辑出的多种有关方言、俗语、谣谚的材料。此丛书可以在很大程度补充完善《中国方言谣谚全集》《汉语方言研究文献辑刊》《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续修四库全书》等所收。
古代方言、俗语、谣谚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成果还不太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材料的搜求不太容易,另一方面也跟学界对这些材料重视得不够有关。古代方言、俗语、谣谚是一个宝库,相关研究表现在多个方面,文献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等研究都可以立足于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将推进学界关于方言、俗语与谣谚的研究。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