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疫情影响下,云端办公成为新风尚。记者从江苏省产研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前不久将工作阵地搬到“云上”,密集举办了十场细分专业领域的线上对接,以促进江苏产研院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与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对接交流,十场“云端盛会”场场火爆,大放异彩。据初步统计,十场云对接发布技术需求和待合作项目近800项,吸引了国内一批顶尖高校院所意向与我院建立合作关系及进行集萃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已在谈并形成初步合作意向的项目30余个。
一呼百应十场 “云端盛会”别样上线
这十场对接,涵盖了包括金属材料及加工、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医疗器械、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智能制造、通讯与网络、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精密加工、光电显示与传感在内的十大细分领域。江苏产研院先充分摸清各专业研究所和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的对接意愿和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第一时间向各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和学会组织等发出邀约,各场对接会的专属微信群也迅速建立起来。
“我们不是要拉一个临时群,而是希望构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校所企合作共赢、线上线下结合的‘需求VS供给’体系,一个新的阵地、抓手,实现更活跃、更深、更广的合作共赢。”江苏产研院院长助理郜军说。
院士在线 足不出户对接顶尖资源
这可不是一般的“群聊”,参加线上会议室的人常有意外的收获。大连理工大学的蹇锡高院士是高分子领域“泰斗级”人物,听说江苏产研院在组织这样一系列的“云对接”,他颇有兴致地进入会议室,全程视频参与,几个小时认真从头听到尾。
“一场线上会议,能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高分子材料的专家学者聚集到一起,很了不起,我听了也很受启发。”会议中,蹇锡高院士表示,“江苏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做得很好,希望未来我们有机会和江苏的‘院所企’推进更深度的合作,联手为科技强国做更多贡献。”
大连理工大学是江苏产研院“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首批签约高校之一。此次对接会,大连理工大学充分宣传发动,组织了相关优势学科的60多位老师积极参与,对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副总经理贾永涛而言,此次对接大大增强了大工与江苏合作的热情和期待,“很多专家在此系列对接会中找到了技术需求和技术合作方,对我们大工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方向优化也带来了很多新的信息和资源。我们拿出一个苹果,换来了更多苹果。”
“线下走访10个企业,可能需要5天甚至更久。但通过线上对接,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高效对接,实现各方优质资源的碰撞。”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曹国剑表示,会后,院里已经陆续收到不少私信。“因为群里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很容易get到合作点,沟通非常高效,相信未来合作也会水到渠成。”
水到渠成 管道打通资源自然流动
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此次对接会除了高校、专业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之外,也吸引了不少全省各地新型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的参与。
南京节能环保产业协会就是其中的踊跃参与者。该协会主要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节能环保工作,发挥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金融机构之间节能环保政、产、学、研、商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协会会长、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来所介绍,收到江苏产研院邀请后,协会迅速宣传发动、组织了一批行业企业参与对接,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对接国内该领域高校院所,不少会员单位都表示受益匪浅。“而且这次对接会的组织方把所有嘉宾的PPT都很快整理好发到了微信群里,方便我们进一步消化。这样的细致,让我们都很感动。”李来所表示。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管道一旦建立,人才培养、资源对接、成果转化等各方资源就能顺畅流动、碰撞,合作自然“水到渠成”。直到4月3日,最后一场线上对接会告一段落,十场活动微信群的成员数每天都还在增加,各群总人数已近2000人次,并且都是各细分领域的精准受众,“云端”热度不降反升。而除了十个主群之外,对项目产生兴趣的专项对接小群也火速搭建起来,衍生出更多、更精准的“细分战场”,滋养着更多合作的可能。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蒙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