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2年的守望相助!拉贝后人向中国求援抗疫,国内药企免费赠药

2020年04月02日 11:10:49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想大家知道,82年前,1937年底1938年初,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有一个叫约翰·拉贝的德国人,他召集一群正直的国际友人在南京成立了安全区,这个安全区保护了20多万中国人”。

  近日,央视新闻节目中,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讲述了这样一场跨越82年的守望相助的故事,事件的主角就是中国人都熟知的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 ,在目前全球的抗疫奋战当中,身为医生的托马斯·拉贝向中国求援,而浙江药企得知此事决定免费赠药。

  拉贝先生的孙子向中国求援,

  浙江药企赠药,已送达拉贝手上

托马斯·拉贝

  这一场守望相助跨越了82年——“10多天前,拉贝先生的孙子托马斯·拉贝来信求援,他目前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大夫,说现在需要一种药品,除了救自己和家人,也想救我的患者,这个药品由中国生产”,据吴恳介绍,收到托马斯·拉贝的求援信后,他与国内联系后很快找到了这家浙江的医药企业,这家企业决定免费赠送,“这批药品昨天已飞抵法兰克福,顺利送抵拉贝的手上”。

  时隔82年,守望相助的传统得以延续,吴恳在节目中感慨:此次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只有大家勠力同心、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看到这条新闻,网友泪目,表示:“这个忙咱中国人必须帮”“谢谢曾经的帮助,感恩,愿你们平安健康”“不止一次听过拉贝先生的事迹,救了二十多万国人的生命,怎么回报都不为过”……

  82年前拉贝曾保护20万中国人,

  他被称为“中国辛德勒”“南京好人”

  坚守安全区的国际友人中,约翰·拉贝可能是最为人熟知的一位。他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主席,撰写的《拉贝日记》记录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成为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约翰·拉贝,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当时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1937年8月15日,战争的硝烟就波及到南京。但拉贝却决定冒险留下,并被推选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领导设立安全区。

  从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城,到1938年2月23日离开南京,拉贝和同伴们,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难民。有数据统计,仅他家500平方米的院子就收留了602名前来避难的难民。在那段日子里,拉贝每天往返于安全区总部与自己家之间,检查安全区情况,解决难民吃饭、睡觉及就医问题,赶走闯入安全区的日本兵,不断与日本军官进行交涉,保障难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拉贝以莫大的勇气和超常的意志,承受着痛苦与磨难,维护着国际安全区的运行,并忠实地记录下南京大屠杀现场,为历史存证。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有一尊约翰·拉贝头戴钢盔、写日记的雕像。其所著《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他被称为“中国辛德勒”、“南京好人”。

  1937年12月22日《拉贝日记》里写道: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作为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同时具有“南京荣誉市民”、“中国近现代史客座教授”等身份,他在德国海德堡成立了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他说:“很难评判我的祖父当时是带着怎样一种无畏的勇气在日本入侵南京时选择留在那里,他患病在身,有糖尿病,需要胰岛素。”

  托马斯·拉贝曾说,要避免战争,必须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对于曾经犯下的错误深刻反省和道歉,这是德国人战后得到的最宝贵的教训。他还是国际知名妇产科内分泌及生殖专家,是北京妇产医院的客座教授。他多年来致力于中德友好与世界和平,201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8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托马斯·拉贝曾经把《拉贝日记》的复印件赠给中国和日本驻德国大使馆,供两国历史学家研究使用。他一直希望利用自己“南京荣誉市民”、“中国近现代史客座教授”、拉贝嫡孙等身份,促成南京和广岛这两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推动中日民族和解。

  去年,歌剧《拉贝日记》在柏林国家大剧院开始欧洲首演时,托马斯.拉贝也亲临观看,现场他激动地说:歌剧的内容和对白都还原了真实历史,“我代表拉贝家族每个成员对剧组表示深深的感谢”。

  (来源:我苏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央视新闻,编辑/程梦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