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最后的8分钟 我们为他连线了远在国外的儿子

2020年04月02日 19:52:1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大灾大疫面前,我们每个比平时更闪耀出人性光芒。一群普通人在不普通的时刻做了不普通的事,同时也成为了最好的那个自己。”——南京鼓楼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医师周路阳。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卢吉,吴静护理团队制作的视频

  南京鼓楼医院56名白衣战士2月9日驰援湖北,与南京一队其他队员一起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E1-6重症病区。3月29日,病区“清零”!

  52天,他们累计收治患者93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比例达83.7%,治愈出院78人,其余患者转院继续治疗,医务人员零感染。

  这是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医生周路阳和他所在团队的数字战报。离开武汉当天,周路阳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这52天的感受,周路阳的回答是“紧张有序”,还有些“依依不舍”。

  2月22日晚,团队紧急接收了一名危重症气管插管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血压循环低迷,生命危在旦夕。周路阳在穿着全套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的情况下,用病区仅有的一根20G静脉留置针,30秒内准确实施了动脉穿刺,成功打通了患者的“生命通道”。

  然而,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创造奇迹。周路阳向记者讲述了一个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后8分钟。

  “因为是从外院转来的,转来的时候病情就已经很重,患者最后留给我们的调整空间实在太少。我们已经拼尽了全力,用尽了所有技能,但是最终也只能看着他的生命流逝。作为一名医生,当时觉得真的很遗憾,也很无助。我们一直希望有奇迹发生,但最后还是很可惜。”虽然见惯了生死,但对于这位年仅58岁的患者,周路阳在接受采访时依然连连叹息,充满遗憾。

  “这次我们遇到很多都是家族聚集性患者,就是说一家人里面有好几个都在住院。这位58岁患者的妻子也被感染了,病情也很严重。我们得知他的儿子在国外,不能过来见他最后一面,所以联系了他儿子。在他生命最后八分钟,是儿子的语音陪着他走完最后一程。当时,他处于插管镇定状态,从医学角度来讲是听不到的,但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坚持着,希望能够出现奇迹,让他最后可以听到亲人的声音。面对生死别离,万千的话语汇聚在心头,却不知如何诉说。在他儿子的电话里,前面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一声叹气之后,儿子说了一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和鼓励的话语,我在哪里,眼前是怎样的景色,在完全没有回应的情况下,儿子给他讲了一些过去的点点滴滴。”周路阳说,他听了开头就听不下去了。面对无法挽回的生命,周路阳说,这是自己在武汉50天以来最遗憾的一件事。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百年以来最大的卫生公共事件,我们这代人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疫。经历了这次流行病大暴发,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懂得要去珍惜生活,去认真地工作,要过好和亲人朋友在一起的日常,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平常不觉得,但是只要失去了,就会觉得以前平常的那些日常,都弥足珍贵。”

  回顾这些天,周路阳感触特别大的就是医患关系。“这是我从业以来见过最和谐的医患关系,很多患者对我们都心怀感激。作为一名医生,自己从业的存在感和自豪感,在这段时间中也是最强的。” 周路阳希望,这样的医患关系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记者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回来以后最想做什么、吃什么,周路阳说:“想尝尝各种口味的南京小龙虾。趁着春光明媚,约亲朋好友踏踏青、出去走一走,找一个周末骑着自行车去传说中江宁最美的骑行道骑行。看看春天,感受一下春天的生命力。”


(周路阳是个喜欢骑行的医生)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张雨欣 编辑/徐金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