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如果诸多灾难电影和科幻电影描绘的末世景象最终降临,地球发生严重的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危机,约75%的陆地生物物种消失,接下来地球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地球生态会逐步恢复,但这个过程需要1千万年!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二叠纪末大灭绝之后湖泊和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需要长达一千万年的时间才能明显恢复,相关成果于3月3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地质学》(Geology)。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研究生赵向东和郑大燃博士在王博研究员和张海春研究员的指导下,与长庆油田解古巍工程师等合作,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中三叠统湖相沉积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湖泊生态系统在中三叠世中期就显示了明显的恢复。同时,研究层位也是长庆油田的重要产油层,同位素年代学和地层学的研究结果也为精时地层对比和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新的定年和化石证据。
铜川地区野外照片
研究团队在铜川组油页岩中发现了较丰富的植物、介形虫、叶肢介、鲎虫、昆虫、鱼和鱼粪等化石。其中最大的螺旋状鱼粪化石长达77毫米,表明当时湖泊中已存在体型较大的捕食性鱼类。通过对部分鱼粪化石进行切片,研究团队在其中发现了双翅目昆虫的大颚。化石研究表明,当时的湖泊中已经出现了复杂的多层营养级的关系:其中的初级生产者为各种藻类;初级消费者主要是以藻类为食的介形虫和昆虫等动物;二级消费者包括各类水生肉食性昆虫以及鱼类等;顶级消费者为大型的捕食性鱼类。这种生态类型与古生代湖泊中双翅目幼虫普遍缺失和水生甲虫稀少的情况明显不同,代表了一个典型的中生代湖泊生态系统。
研究区域代表岩性和定年层位照片
研究结果表明复杂湖泊生态系统的复苏与“煤层缺失期”的结束时间相吻合,表明湖泊和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等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总之,湖泊和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都需要长达一千万年的时间才能明显恢复,比孢粉学数据推断出的植物群落的恢复时间要长得多。
研究剖面柱状图、定年和化石层位图
王博研究员介绍,大灭绝之后的初期地球上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生物的复苏是缓慢进行的,生物灭绝后不同物种复苏的时间不同,其中最快的是有孔虫、菊石和牙形石,经历1至2个百万年就恢复至大灭绝前的水平,而海洋造礁生物和陆地森林大约需要10个百万年才能完成恢复;研究人员认为全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和火山灰养分输入可能共同促进了鄂尔多斯盆地古湖泊生态系统的复苏。
据了解,这项研究耗时长达十年,由野外工作积累完成,研究团队每年都会到陕西铜川去挖掘化石,每年也会踏勘新的剖面和露头,化石积累到足够量的时候,研究人员通过与沉积学、同位素定年学等手段的结合,才得出了最终结论,揭开了生物复苏一层面纱。
。
剖面产出的各类代表性化石。A-C, 鱼粪;D-E,鱼粪切片;F和G,甲虫;H,鱼;I,介形虫;J,鲎虫。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蒙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