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如春”的房间里赏窗外“四季变换”,这是许多人心中梦想的绿色建筑。如今,实现这一梦想的超低能耗被动房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京的一座“超低能耗被动房”建筑,体验一下它的神奇之处吧。
超低能耗被动房——
所谓超低能耗被动房,又称为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它可以通过外部围护结构节能、置换式通风与热回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在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情况下,满足建筑使用能量需求,实现极致节能,是绿色建筑未来发展方向。
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南大科学园内的江苏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研发楼,总建筑面积3.91万平方米,其中超低能耗被动房示范面积23061平方米。不久前刚刚通过省级建筑节能示范项目验收,获评绿建设计二星、能效测评二星。
室内空间通透敞亮——
大楼内部设计充分考虑办公和休息的双重需求,将主要办公区域合理设计在建筑四周,中间区域打造成开敞式休憩、健身空间,实现南北通透的整体效果。
在走道设置开启玻璃门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有效组织引导气流。
外区利用侧窗自然采光,顶层中间区域设置光导管照明系统,提升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效率,节约了电力照明能源消耗。
外部围护节能保温——
结合南京市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大楼屋面设置了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外墙采用石墨EPS外保温+内层自保温双层皮结构,有效保证了大楼的保温效果。
外窗玻璃采用内置百叶帘遮阳,进一步降低夏季遮阳系数。
楼板铺设了50毫米厚的石墨保温隔声板,有效解决楼层间噪音干扰和传热的问题,营造静谧舒适的办公场所。
功能设施智慧高效——
建筑四、五层采用地源热泵+冷却塔+水蓄冷耦合系统,并根据季节特点优化了运行方式,最热、最冷月份采用地源热泵,过渡季采用冷却塔耦合+水蓄冷辅助的模式。
带有高效净化和热回收的新风系统,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效率。
大楼设置了能耗智慧管理系统,对空调、照明、电梯、动力等能耗分项计量;对地源热泵、冷水机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量、地温温度等实时记录并上传。通过小型气象站、温湿度传感器等装置,实时记录室内外环境参数。
在实际测试中,大楼在室外温度最高39℃、湿度最大90%时,在不开启空调的情况下,室内温度基本维持在30℃左右,湿度处于60%~70%之间,同时室内污染物指标、室内光环境、声环境均满足现行标准,节能效果显著。
高新技术加持之下,在我们的身边,超低能耗被动建筑日益兴起。建筑节能的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中落地生根,绿色环保的梦想正越来越多地照进现实。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通讯员/南京市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发展中心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