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战“疫”经历:队旗飘飘 此生永牵挂

2020年03月31日 13:07:1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去时风雨锁寒江,归来落樱染轻裳。截至目前,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已经有一大半队员完成使命,回到家乡。这段战"疫"前线的经历,成为队员们一生的记忆。离开湖北时,他们的包里或多或少都带回一些东西:一件画了画的隔离衣、一张纸片、一面旗帜、一张荣誉市民证……这些看似寻常的物品背后,是他们日夜拼搏的身影,是一次次摸索着插管救人,是患者的肯定和感激,是遗憾是喜悦,更是职业的荣光。这次疫情,这段日子,这些物品,成为他们毕生都难忘的烙印。

  一面队旗,一个特殊的纪念

  黄石中心医院呼吸科业务护士长、 江苏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管护师左靖芳告诉记者,她们这次带回来一份特别的纪念,是一面队旗:“这是我们江苏省肿瘤医院的队旗,上面签满了黄石中心医院呼吸组所有医生和护士,还有江苏驰援的医生和护士们的签名。我们那么多人,曾经为了这个战役一起努力过、奋斗过。为了给这段宝贵的经历留下一个难忘的印记,我们在上面签名留念。”

  2月11日,310名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一夜成军,从南京出发,紧急驰援湖北黄石。左靖芳告诉记者她们是两小时成军:“两小时之内有几百名护士都参加了报名。我们一共有9个人,需要负责黄石中心医院14楼和17楼两个呼吸护理组的工作。主要是收治由ICU转回的一些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

  面对恐惧 除了冲锋 他们别无选择

  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柳佳告诉我们,刚开始物资很匮乏,人力也很紧缺。左靖芳说,原以为自己无坚不摧、英勇无比,可在进入到病房的瞬间,每个队员或多或少还是会有恐惧 ,她说:“看到他们这种工作环境,我当时挺为他们担心的。黄石的柳佳护士长说,病人在里面,我们别无选择。她的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我觉得也正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所以我们去的人才更加无畏无惧,要跟他们一起努力。”

  每个逆行的白衣战士 都克服了不为人知的困难

  左靖芳告诉我们,早期在进病房的时候,护士们不适应缺氧的状态,会剧烈头痛。手套戴了三层以后手也会麻木。原本驾轻就熟的这些操作,在那种环境里面都会变得举步维艰。但是她的队员们没有一个人因为困难而退却。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有的队员提前就在酒店里面穿着防护服进行适应,每天适应6小时,然后跟护士长说:“我没事了,我可以穿着防护服进去工作。”因为他们不想放弃战友,也不想放弃病人。

  江苏"战友"的付出  他们都深深记在心里

  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柳佳告诉记者,江苏医疗队员非常敬业,他们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拍了很多的视频,教黄石的护士们学习穿脱隔离衣。“本来白天工作,晚上回去还很晚,已经很辛苦了,还要拍这些视频,然后发到群里共享,真的非常敬业。我们很多病人都在念叨他们,他们每次去病房,病人都会叫出来他们的名字。只有你付出了,别人才会记得你。”柳佳说。治愈患者袁先生也不止一次地说,江苏这些照顾他的医护人员是他的救命恩人。

  左靖芳告诉记者,患者孤独地在隔离病房里,没有家属的照顾,有的只是护理人员的陪伴。到后来,护士们变成了Tony(发型)老师、生活护理员、按摩师、陪聊师……护士们很用心、很细心地在帮助这些病人渡过难关。队员里90后居多,通过这次以后,她看到了太多太多90后勇于担当、也敢于担当的样子。

  选择了多少向死而生 终于等到冰雪消融

  3月20日,黄石中心医院呼吸科患者清零,离开的时候大家非常不舍。黄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柳佳说,分别的时候自己流泪了。和江苏的战友们在一起奋斗40多天,她们已经是生死之交。而这面签上她们名字的队旗,不是一面普通的旗帜,它凝聚了所有人员抗疫的决心,也是她们共患生死的见证。这面旗帜被带到江苏去了,但是它在黄石医护人员的心里永远不可磨灭。

  左靖芳说:“这是一面写满回忆的队旗。在出征的时候可能它意味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一种誓言。但是回来的时候,它除了带回了那份完成任务的使命以外,还承载了很多厚重的情感,有不舍、有思念、有牵挂。黄石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们所有队员人生当中一段特别难忘的一个回忆,也是宝贵的财富。黄石这座城市,包括城市里和我们一起奋斗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我们可能此生永远的牵挂。”

  据了解,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江苏省肿瘤医院领队左靖芳护士长负责的呼吸护理组14及17病区,累计收治患者135人次,出院135人次,危重症30人次,抢救16人次。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郭锴锋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