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头滞销,餐桌告急 “八仙过海”来卖菜

2020年03月26日 11:10:12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手机买菜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记者  朱雪芬  摄

手机买菜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 记者 朱雪芬 摄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整个经济社会按下暂停键。

  田头滞销,餐桌告急。一时间,农产品产销对接陷入“囧上加囧”。

  菜在囧途,危中有机。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厮杀多年的生鲜电商领域,瞬间跨进发展蓝海——用户激增、订单暴涨。

  生鲜电商行业龙头频放大招,带动本地蔬菜供销链主动学习社区电商理念,微信团购、直播带货,以销定采、无接触安心配送,方式五花八门,最终殊途同归,从线下转战线上。

  田头到餐桌,囧途变通途。不妨透过这个“变”字,一窥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的众生相。

  一个蔬菜基地的自救“突围”

  每天上午8点半前下单,下午4点半前就能在小区物业拿到新鲜蔬菜。对常熟明日星城小区的居民来说,“董浜蔬菜配送到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尝试,让他们学会了网上“云买菜”。董浜镇拥有苏南地区最大、最好的菜地,是苏州重要的地产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全镇蔬菜无公害产地面积达3.6万亩,年产量23万吨,拥有70多个特色蔬菜品种,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一场疫情,让董浜的绿色招牌差点“砸”了。

  “上万吨蔬菜的销路,成了大问题。”回想起疫情防控刚启动时的担忧,董浜镇农服中心主任王义军仍然心有余悸。平日里,200多个蔬菜经纪人,常年在董浜收购蔬菜,直送苏州、上海、无锡等地。春节原本是销售旺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所有人都傻眼了,交通封闭,别说上海了,能不能出常熟都不好说。不是市场没有需求,而是中间的流通环节被封闭了。

  既然送不出去,不如自建一套物流体系,直供周边。

  依托小区物业,配送团队以微信团购群的方式定时发布平价蔬菜信息,每天现摘现发按需供应,同时安排专人专车定点配送。而明日星城小区的7000多户业主,则成为了“董浜蔬菜配送到家”的首批受益人群。为此,董浜镇农服中心、董浜镇农旅公司携手苏州人居资产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常熟市惠健净菜配送销售有限公司,通过“基地+社区(物业)+智慧”模式,探索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依托“现代农业园区+旅游发展优势资源+全环节冷链配送体系+社区物业合作”,全程一体化的点对点配送模式,在打开销路的同时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的平稳输出。

  “点对点、无接触、平价”,这三个关键词,是董浜最质朴的社区电商理念,却也最能打动市民的心。

  据统计,试行15天,加入微信群的居民已达1612人,每天有超100人下单买菜,在解决了董浜菜农卖菜难的同时,也解决了城市居民买菜贵、买菜难的问题。董浜镇副镇长王静良表示,接下来,董浜镇将根据试点小区消费者的反馈,继续探索和完善配送模式,用大数据引导农业生产,在保障“菜篮子”供应稳定、配送及时的同时提高农户收入,探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批生鲜电商的集中“斗法”

  春节后不久,吴中区中海双湾锦园唯一进出小区的门口,新增了一个临时取菜架。小区保安介绍,这是“叮咚买菜”为方便小区居民取菜临时搭建的。对市区居民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几乎在一夜之间,“叮咚买菜”陆续在市区大量居民小区门口,迅速完成了货架的布点。面对出现的消费新契机,“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菜网”等一批电商平台乘势而上,加速吸引用户、培育新消费习惯。作为苏州本土生鲜电商,“食行生鲜”以其“网订柜取”“社区直投”的模式在行业内独树一帜。1月28日,“食行生鲜”提早复工、恢复配送,率先恢复了苏州、上海、无锡1500个站点,涵盖蔬菜、肉类、水果等生鲜食品及零副食品等4000多种商品。至于价格,除个别商品由于市场供应原因略有上浮外,平台上大部分生鲜商品价格基本与年前持平,每天还会推出一系列实惠的特价商品供市民选择。

  电商平台狠刷存在感,也让苏州的菜农们有了更多的销售渠道。仅昆山一地,截至3月初,“食行生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互联网平台,已采购地产蔬菜380吨。一批本地的“菜篮子”品牌,也迅速加入到这场生鲜电商的“斗法”中。

  2月6日,张家港永联天天鲜“永联菜篮”网上生鲜商城正式运行,从直营店转为线上销售,该市100个社区可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目前,每天的订单量已超过300单,并在持续增长。

  昆山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销售平台“昆味到”,联合昆山10多家“菜篮子”基地,自2月1日起组织员工和志愿者开展专人专车无接触配送服务,截至2月24日,已累计完成配送4500多单,惠及1500多户市民。

  一名志愿者在帮菜农收菜、打包。□记者  濮建明  摄

一名志愿者在帮菜农收菜、打包 记者 濮建明 摄

  一群红马甲的实力“带货”

  借鉴社区电商思维,以销定采,从田间到餐桌点对点配送,像董浜镇一样,苏州很多种植蔬菜的村镇,都将解决产销对接问题锁定在这个方向。作为重要的蔬菜基地,董浜镇有一批农业运输领域的企业,可以迅速组建起一支物流队伍。但更多的村镇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一个特殊的群体,帮这些村镇解决了这一问题。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大量蔬菜滞销的现象,太仓团市委联合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团委,成立“新农菁英”青年突击队,对滞销蔬菜种类、每日生产量、销售价格等内容进行整理,依托青年创业者各类平台,线上建立微信群、开通网红直播,线下进小区配送。在接到线上大单时,青年突击队还会深入田间地头,帮忙收菜、分拣、装袋,解决人工短缺的困难。

  在“新农菁英”青年突击队的带动下,太仓多个村子的滞销蔬菜找到了各类销售途径。截至2月25日,共计配送订单33380单,配送小区2133个次,配送农产品60.78吨,累计为11个蔬菜生产基地(合作社)和32个种植户解决了蔬菜销路问题。

  “新农菁英”并非太仓独创,在张家港,“新农菁英 春暖助农”青年志愿行动,已经联系了8家青商企业,累计帮助17户农户销售蔬菜、水果35吨,冻肉80吨,货值达330万元。

  在昆山,青春战“疫”农业青年突击队通过专车专人无接触配送,解决“菜园到餐桌”的运输难题。截至2月24日,累计完成城区农产品配送4500多单,平价农产品总销售额超22万元。

  还有更多身披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各自的力量,实力带货。

  张家港塘桥镇,躬行俱乐部志愿团队得知一个家庭农场万斤蔬菜滞销,第一时间联系菜农,通过志愿服务微信群和社区QQ群,发布爱心特价菜信息,每天晚上根据各小区居民需求统计数量,第二天一大早,蔬菜运达市区后,志愿者再奔赴各小区,将新鲜的蔬菜送到居民门口。

  一场治理能力的现实“考验”

  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这是事关全市千万市民“菜篮子”的关键问题,也是彰显政府治理能力的现实“考验”。

  疫情防控一开始,相关部门就已着手解决问题。记者从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保证全市农产品运输畅通,该局开辟出“绿色通道”,目前,已发放通行证316张,其中蔬菜保供通行证215张。在畅通运输的基础上,该局积极协调“食行生鲜”“布瑞克农牧人商城”“苏州市民卡”“邮乐食堂”等互联网电商,对接本地农产品基地,销售近3000吨农产品,解决地产蔬菜短期销售困难。通过协调相城区福家农庄配送有限公司与医院、卫健委、商务局等团体单位对接,每份10元的安心蔬菜礼包受到市民热捧,部分蔬菜基地滞销的3万多斤大白菜、2万多斤青菜销售一空。

  与此同时,各地农业部门也在积极协调产销对接。

  昆山出台文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线上销售本地农产品,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销售收入累计达到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在太仓,农业农村部门建立了“疫情期间蔬菜产销对接交流群”,对接有配送能力的农副产品销售平台7家,销售本地农产品124.51吨,占比为91.02%,已为11个蔬菜生产基地(合作社)和36个种植户解决了田间蔬菜滞销问题。沙溪镇半泾村绿阳蔬果合作社,对村域内菜农种植情况进行排摸登记,对地头的蔬菜进行快速检测,在确定数量和质量后,对接专业直播销售人,进行菜地直播销售,从而使滞销菜变成“抢手菜”,仅生菜就通过直播卖掉3000斤。

  在保证“菜篮子”供给畅通的情况下,各地也不放松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老百姓都能吃到“放心菜”。常熟市主动为全市受疫情影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免费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截至3月12日,共完成农残快检4360次,为77家基地、企业提供免费农药快检或定量检测服务,把好农产品检测质量关。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俞思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