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汤恒跃通过层层选拔成为江苏省首批援藏教师,远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任教。援教一年期满,一个个挽留的目光,让他返苏的步履变得沉重起来,一番思考后,他决定在西藏继续留任。一个月后,他同为教师的妻子吴玲,也追随丈夫来到西藏支教。
“当时汤恒跃教的学生高二升高三,他放不下这些孩子,决定留下来,”吴玲说,正值暑假,她带着孩子去看他,发现这里有的孩子写不全26个英语字母,也决定申请援藏。
听说汤恒跃夫妻都要援藏,家里炸开了锅,可他们决心已定。
夫妇二人都在西藏支教,不得不把两个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吴玲来西藏时,女儿才开始读二年级,儿子才上幼儿园。现在,女儿即将小学毕业了,儿子也上二年级了。这些年,他们缺席了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孩子检查作业,没有接送孩子上下学,也没有教他们骑单车,不能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忧愁,连女儿参加比赛都没能帮她选一条新裙子。儿子像爸爸,喜欢打球。汤恒跃夫妇看到儿子在家里独自向小篮球架上投球的照片,他们的心都碎了。
几年里,汤恒跃夫妇送近千名藏族学生考上了高校,他们却没把自己的健康放在心上。“缺氧对记忆力损伤比较大。”汤恒跃说。
2019年8月,汤恒跃夫妇结束援藏,回到了兴化。“过去的五年里,只能在手机里看着孩子长大。”汤恒跃说,如果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艰苦,哪还需要来援藏?作为援藏教师,更应该时刻铭记着自己肩上的使命,充分利用在藏的每一天,像一盏灯,照亮别人,凝聚人心,点燃希望。
“有一次,女儿说,老师让她填留守儿童表格,孩子问我,她怎么就成了留守儿童呢?”吴玲说,当时自己听说后,眼泪直流。
“高原之上,缺氧不能缺精神。”汤恒跃夫妇说,援藏期间,他们全身心投身西藏教育事业。“既然来到涉藏工作重点省,就要把全身心的爱给予涉藏工作重点省的孩子。”
汤恒跃、吴玲夫妇和藏族孩子在一起。
在被涉藏工作重点省孩子接受的同时,夫妇俩结合涉藏工作重点省的教学特点,将江苏先进的教学方法嫁接过来,在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援藏期间,汤恒跃设计的导学案让当地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升,引起当地重视。
汤恒跃三次被拉萨市委、市政府联合授予“拉萨市优秀援藏教师”,2016年被授予拉萨市“青年五四奖章”“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荣誉称号,2017年5月入选西藏教育厅“智库人才”;吴玲则先后两次被表彰为“拉萨市优秀援藏教师”。
(来源/新华社、泰州晚报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