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市—
对常熟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陌生,是因为现在很少有人能走到这个地方,这是一个位置偏僻的小村落,位于常熟市域东南角,与昆山石牌毗邻。明正统年间,因李氏大族聚居成市而得名。
熟悉,是因为近几年来它一直在被提及。2013年8月,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3月,又被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最近,又入选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这些年来,人们通过访古者的照片认识它,通过网红青团记住了它的味道。
▲王阿金青团
李市曾经繁华过,它四周水网发达,在农耕时代是既可躲避战乱,又能生意兴隆的风水宝地。尤其到了近代,富商大户纷纷来此避居,李市达到了空前繁华,紧随金唐市、银梅李之后,被誉为“铁李市”。
▲石板路
▲尚未修复的古宅
随着水路交通的萎缩,李市逐渐衰落。现在的李市,人丁稀少,街巷冷落。原常住本地人口 569 人,现常住人口 235 人。前几年老街上还坚持经营的为数不多的几家店铺,现在都已经人去屋空。
▲以前的理发店
▲如今的理发店
在街头巷尾、宅前屋后的角落,还能找到一些痕迹,让你想见以前“铁李市”的繁荣和精致。
▲木板窗
▲“琴、棋、书、画”砖雕
▲永祥桥遗存
目前,整个古村落现存64处传统建筑,其中包括2处优秀传统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30处,风貌建筑32处。主要分布于李市大街、老西街和东街两侧。
目前,当地政府正根据《江苏省历史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规划”,对街区内所有建筑进行保护与整治。
变化总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李市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李市大街63号
这是常熟古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在李市修复的第一幢临街历史建筑。
按照原来的布局和房间功能,底楼青砖铺地,卸下门板,就是一间店面,后面是一个小厨房,垒起了二眼小灶,沿着逼仄的木楼梯向上,临街是单薄的夹板墙、木格窗,二楼北侧还有个阳台,凭栏可望见一街的粉墙黛瓦。
▲底楼店面
▲厨房,二眼小灶
▲木楼梯
▲二楼
李市村供销社
李市村供销社位于村口的永祥桥边上,原先用来上下货的水栈和石驳岸已经被修复,门窗、屋顶、墙面等已经恢复了原样,装修工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未来,这里将作为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服务。
永祥桥
这是一座清代康熙年间的石拱桥,后来被改成平板桥,只留下了桥座桥墩遗存,现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恢复了拱桥原貌。
— 今天和未来—
目前,李市传统村落已完成李市村供销社修复、李市大街63号民居修复、部分具备修缮条件的驳岸修复、三座古式桥梁的修复,首期投入资金约400万元 。
下一阶段,建设部门将联合村委会,通过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对李市村沈宅 、永祥桥、其它具备修缮条件的驳岸、道路等项目进行修缮。
— 期待—
在春天里复苏,经过整治和修缮,这个传统村落能留住更多的江南韵味和乡愁记忆。
(来源:常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