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志︱齐攻坚共战“疫”,打好“心理战”,我们一起打赢“大决战”

2020年03月17日 20:46:5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志作者:兴化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生 陈芳

  坐标:武汉江汉方舱医院

  时间:3月15日

  来武汉已有三周。这是令人振奋的第三周,方舱医院已全部休舱。这是暖心的第三周,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武汉考察慰问。珞珈山麓,早樱已在枝头绽放,春天的脚步已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个21天效应,重复21天就会养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果不其然,每天酒精消毒门把手及室内物品两遍,含氯消毒水清洗地面一遍,从医院回到驻地经缓冲区换衣服,到清洁区立即洗手、洗头、洗澡,已成我的习惯行为。

  对于长时间奋战在最前线的白衣战士而言,高危的环境、飞快的节奏、陌生的搭档,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都是压力的来源,进而会引起情绪方面的诸多问题。我们此行的任务之一,便是为抗疫一线的战友们释放压力,舒缓负性情绪。

  接到某省队求助,队里好几位队员出现了多梦、失眠,有人甚至在房间偷偷哭泣。我们在干预过程中发现,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身心虽已出现疲惫感,但他们在强烈的使命感及责任担当下,心理防御很强,不能很好地暴露自己的内心感受。

  怎样打开他们内心大门的锁,让他们释放压力呢?我们选择了一个令人相对舒适、放松、安全的环境,邀请大家一起通过参加玩克服卡的形式,进行团体活动。这种放松的形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足够被接纳、被关注以及被爱的环境。这能够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自己内在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穿越忧伤,透过沟通来支持重建,增强信心,有力前行,张弛有度地工作!

  自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一位护理领队主动联系我,希望来一次单独咨询。领队所要担负的责任和职责让她倍感压力,从一百多人工作排班到会议精神上传下达,小到每位队员的身体状况,她都需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面对每天的数据上报和工作总结,她常常纠结于自己的工作是否不够完美、对队员的关心是否有疏漏,每每想到家中即将高考的儿子,又觉得自己不是一名称职的母亲,所有负性情绪藏在心里,她还得给队员们塑造好榜样,这一切让她困苦不堪。

  她在讲述过程中数次泣不成声。我安静地倾听,帮助她完成情绪宣泄,尊重她的每一个情绪变化,同时引导她聚焦于自己的控制感,认识到自己带领的是一支优秀团队,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阶段性任务。沟通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让她明白如何正念自我关怀,试着看到问题背后的积极面,从而减轻焦虑感。

  心理援助是一项专业性强、消耗身心的工作。每天被大量负面性信息所包裹,如果没有定期获得有效的督导支持,心理治疗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或情感卷入。所以,每晚7点,南京脑科医院医生李箕君组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通过共同认知、解释和表述问题,帮助每一个队员点醒观念盲区,获得了新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同时也获得了团队的情感包容与支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虽然疫情防控工作初战告捷,但依然有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坚守一线,不曾松懈过一分一毫。战斗还在继续,心理防疫不能松,疫不去,我们不归!我们一起,齐攻坚共战“疫”,打好“心理战”,打赢“大决战”!

  (来源:江苏广电泰州中心站/邹文杰 沈骁 通讯员/陈兴栋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