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为中欧经贸往来开辟出一条"黄金道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为保障进出口贸易平稳有序开展,徐州各相关部门携手联动,多措并举,力保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徐州号"如同开往"春天"的列车,跑出了"稳外贸"的信心。
3月11号下午,满载46台工程机械产品的 "徐州号" 中欧班列从徐州铁路货运中心鸣笛启程,开往莫斯科。这是2月14号"徐州号"中欧班列恢复开行以来,发出的第六列徐工定制班列。在现场,徐工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第一时间把发车的消息告诉了俄罗斯客户。
徐工俄罗斯客户 亚历山大:这批工程机械产品都是我们急需的,能够及时运到这里真的很感谢,对我们后续的发展很重要。疫情没有影响到我们的订单,没有阻碍我们的贸易往来,我们对中国制造很有信心。
以往将货物运往俄罗斯,不管是通过海运还是铁路,都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通过直达的班列,半个月即可抵达目的地,不但提高了效率,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如今,"徐州号"中欧班列已成为徐工产品远销海外的重要途径。然而就在一个多月之前,疫情爆发之初,海外订单的运输问题却是摆在徐工集团面前的一大难题。
徐州徐工智联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吴琼:我们的运输有海运在正常走,但是海运也需要通过公路运输,当时整个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通行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受阻。同时我们到达港口卸货的过程当中,码头工人也没有完全复产复工,对我们整体的作业效率还是有着一定影响。
同样感到头疼的还有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母燎原。随着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徐州号"中欧班列正不断"提速增效",去年一年共开行168列,今年更是计划开行班次超过260列。然而疫情之下,让快速发展的"徐州号"不得不面临停滞。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母燎原:大多出口企业停工停产,道路交通运输受阻,口岸查验力度加大,货物滞留严重,这些都给中欧班列的开行带来较大的困难。
随着长三角地区企业复工复产,海外订单纷至沓来。如何让中欧班列发挥出时效快、全天候、分段运输等独特优势,满足企业的物流运输需求?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根据徐州地区出口企业产品特点和销售区域方向,适时开通企业特制班列。而这一举措也得到海关、铁路部门和货运港等单位的支持。
徐州海关关税科副科长 郑莹:疫情期间我们徐州海关面向企业推行了业务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的便民措施。企业只要在网上提供业务申请,我们在系统中点过就可以了,不需要企业到窗口来,大大便利了企业,压缩了企业业务申报的时间,从原来的几个小时到现在几分钟就可以了。
今年1到2月份,"徐州号"中欧班列已出口6列,进口9列,较去年同比增长115%。在战疫情、稳增长的关键时期,中欧班列的平稳运行也为企业提振了复工复产的信心。
徐州徐工智联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吴琼:对我们企业来讲,直达班列的这样常态化运营真正地保障了我们提质降本增效。不仅是对国内的市场有着很好的拉动作用,同时对我们的海外客户快速恢复信心也有很大的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