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出门的你,是否发现路上车变多了?那个你熟悉的城市似乎回来了——早晚高峰,部分路段重现“拥堵”;
公园景区,戴着口罩去踏青赏花的人多了起来;
商场饭店,逛吃的市民有序地排起了队......城市的烟火味越来越浓了。
来自微观层面的感受在宏观数据上得到印证。3月12日下午,省发改委、商务厅、文旅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和一个个生动的实例,向媒体介绍了江苏服务业复工复产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跑出“加速度”
江苏服务业复工率达87%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祁彪介绍,“服务业是江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对全省服务业的影响是多方位、深层次阶段性的,不同行业之间差异明显,规上企业有的严重下滑,有的“出疫”反弹,有的孕育升级,而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正创造条件日渐恢复。初步研判,服务业虽受冲击较大,但总体可控,挑战与机遇并存。”他表示,全省服务业企业复工经营进入全面增效加速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列入全省重点调查监测的34293家设区市服务业规上企业(含部分限上批零住餐企业)中,有29846家企业复工复业,平均复工复业率达到87%,南京、南通、盐城复工复业率超过94%。纳入监测调查的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职工总数245.5万人,已复工到岗179.1万人,职工复工到岗比例超过70%。受疫情直接冲击较大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止跌复苏,纳入监测调查的8318 家设区市限上批零住餐企业中有6912家复业经营,平均复工复业率达到83.1%。根据服务业用电大数据分析显示,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已全面复工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等行业复工复业率都接近正常水平。
危中寻机
迎接消费升级的“春天”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周常青介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全省商贸服务业将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
周常青晒出一组数据:
截至3月10日,全省重点联系的 486家城市综合体,复工营业441家,复工率90.7%;658家百货商场,复工营业546家,复工率83%;农产品批发市场复工营业率98%,农贸市场(菜场)复工营业率99%;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中,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亿美元以上企业产能恢复超过75%。
随着堂食逐渐放开,餐饮企业消费也即将迎来复苏。目前,南京、盐城、无锡、淮安已明确有序放开堂食。截至3月10日,限上餐企堂食复工率 17%,小微餐饮堂食复工率约 16%。
危机中蕴含机遇、危机中也有商机。各大企业紧盯疫情期间消费的新情况、新变化,“危中寻机”,推出 “ 宅家办公”“ 线上培训 ”“ 线上金融 ”,“ 宅购 ”“ 拼购”“ 社区团购 ”等无接触式服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迎来了消费升级的“春天”。最后他送给商贸服务业企业一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为文旅注入“强心剂”
让“诗和远方”再出发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经圣贤介绍,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是文旅行业的重要特点,为了防止疫情传播扩散,省内1152家旅游景区、2900多家旅行社取消国内游、境外游合同,全省100多万游客退团退费,旅游行业成为重灾区。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向稳向好,整个行业亟待复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各地各单位创新推出2000多个线上赏景、看展、观演、阅读项目。
推出系列 “ 救急 ” 措施,包括向全省旅行社企业暂退80%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文旅行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调剂安排 1 亿元纾困资金,推出了针对性更强、受益面更广的 “ 苏六条 ” 等。截至3月11日,全省累计已开放景区214家,其中A级景区 201 家。
金融“及时雨”
助力企业“满血复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逐渐稳定,保障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成为金融机构又一重要任务。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钱东平介绍,为了助力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江苏金融监管部门推出多项金融支持政策,通过设立“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加强信贷服务、延期还本付息、降低费率等具体措施为企业积极减负。
钱东平用一组数据佐证金融信贷“硬核”给力,截至3月11日,已有3523家企业通过 “ 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 ” 申请融资,其中3090家企业获得信贷,累计社融资金额达93.5亿元(已发放),户均302万元,加权平均利率4.84%,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专家观点】
江苏省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省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调查报告》。该项调查时间为2月25日到3月1日,采取线上调查方式,对21192份有效问卷展开分析研究。近九成受访者认为,疫情结束后会有补偿性消费,约饭、买衣买鞋买包、影院K歌、运动撸铁和外出旅游成为优选。
这里的“补偿性消费”是指被疫情耽误的消费计划,打算在疫情结束后补偿或增加的消费。积压消费心理将被释放,服务业有望迎来“井喷”发展之势。
“预计到3月底,消费市场有望触底企稳,下半年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好转。在疫情短期可控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整年回归平稳增长应该有极大的可能性。”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院丁宏建议,在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要想方设法稳定居民收入,稳定消费者信心,扩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强失业人员和贫困家庭生活保障,尽可能把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稳定投资、稳定就业来保障我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确保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对于贫困家庭和失业人员发放“消费券”,强化消费的正向引导,营造氛围提振市场,恢复消费者信心,扩大有支付能力的有效消费需求。
对于发放消费券,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认为,可以针对行业、区域、时间差异化等发放消费券,找补失缺消费和激发潜在消费。“消费券的撬动效应会非常明显,券也要精心设计,生活性刚需用品没必要撬动,弹性大的商品可以高杠杆率刺激。”
张为付还建议,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双向发力。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促进服务业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另一方面要对消费服务业需求侧推动靶向化刺激政策。比如全力落实带薪休假旅游制度。“ 首先从医务工作者开始,然后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期间这些人都没有休息,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先让这些人带薪休假。”
“现在江苏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一半,除了刚需不受影响,其它都受影响。”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对服务业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目前,对于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企业,各地已出台了不少阶段性减免税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房租补贴等政策。刘志彪提醒,对于原本财务和经营处于 “紧运行” 状态的中小企业,政府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财政金融手段进行 “非兼并式救助”,以此来稳定全社会就业,维护中小企业生存的社会条件、法律保障和经济安全性。
丁宏建议,对于餐饮住宿、商业零售、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消费行业,建议加大精准支持力度,帮助其渡过经营难关。积极培育智慧医疗、在线教育、健康产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释放新兴消费领域潜力,使数字经济成为江苏省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来源:评新而论 撰稿/尹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