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武汉丨ECMO专科护理团队与死神争分秒

2020年03月10日 16:24:0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湖北医疗队队员、EICU 主管护师郭媛

  武汉发生疫情,不少新冠肺炎感染的危重症患者病情持续加重,急需使用ECMO进行生命支持。江苏省人民医院作为国内外体外生命支持的顶尖团队,为加强危重症患者救治,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在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中,EICU专门组建了ECMO医护团队,共出动了乔莉、胡德亮、张刚三位医师,主管护师张慧、郭媛、朱艳、万金甫等五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队奔赴前线。作为小组成员的我们,深感这份责任与使命之重。

  三月三日,我组第一例使用ECMO救治的患者是一病情复杂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三月八日,我组第二例ECMO救治的患者也随即来到。两例患者的状况差不多,70岁高龄、较长时间的病程、呼吸机将难以维持呼吸功能的现状,诸般因素下,以现有的医疗水平,唯有ECMO才能为该两名患者赢来一线生机。在上机前,护士长便已召集小组的护理成员一同对患者上机成功后可能出现的护理情况进行了相关预判分析,宋瑾主任带领护理管理小组立即组建了由心脏大血管监护、重症监护等专业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责任性强的ECMO护理小组,每班由2名护士主辅配合专人护理,共同承担起此次援鄂ECMO患者的护理工作。
      两例ECMO上机过程紧张有序,陈旭锋、梅勇、胡德亮、张刚医师,张慧、万金甫、朱艳护师克服重重困难,现场忙而不乱。随着ECMO的运转正常,标志着上机团队终于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中暂时抢救下了该两名患者。之后,有效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便成了关键的后续。

      病房内,患者卧于病床,监护仪、呼吸机、ECMO机器、注射泵......持续运行着。第一例ECMO上机的当夜,轮我上岗。与同事完成交接,我按常规,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皮肤,管道,用药,特殊治疗,ECMO机器运行情况等必要流程。除了病情变化的观察,做好口腔护理,按需给患者吸痰,及时清理排泄物,定时翻身等,这些要一一做到位。由于身穿防护服,戴着多层手套,操作起来不能像平时那么顺手,所以我们分外地注意动作的精细,努力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保证操作的质量。

      ECMO上机治疗后,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尤为关键。为了预防ECMO患者出现感染,我们要求做到“三严一限”: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手卫生,严格环境消毒,限制人员出入。由于环境的限制与差异,我们只能就地取材,病房不是负压,窗口小,不利于通风的情况下,想办法加用了两台空气净化器;  人员只有专职医护才能出入患者房间,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在进入前必须再加穿一件隔离衣;每一位出入人员出入时都必须做到随手关门,门上贴好保护性隔离标识,警示着每一位医护人员;  每一班次护理人员,都需要消毒擦拭物品、地面,保持病室内环境的整洁; 每时每刻的工作中,大家相互监督,杜绝任何不规范事件的发生!为了预防ECMO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我们时刻观察患者的瞳孔,注意口腔黏膜有无破损,气道分泌物有无血性,吸痰压力控制在100mmHg,观察全身各置管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等,定时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

      此外,我们还时刻观察患者肢端皮肤的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维持患者体温在36~37摄氏度,观察ECMO膜肺上有无血栓形成等。在后续的每个班次中,大家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认真做好各项护理记录。虽然穿着不便操作活动的厚重防护服,但是护理质量却没因此下降。一班接一班,一日复一日,我们用汗水来浇灌出患者生的希望,以帮助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ECMO,一定能够发挥它神奇的“魔力”,助这位70岁的老大爷度过难关。
      厚重的防护服,止不住汗滴,护目镜里朦胧的雾气……再大的挫折也不能打击我们与病毒斗争的勇气,再多的困难也不能阻挡我们对拯救生命的向往只要我们怀着必胜的信念而来,团结一心、携手奋战,与患者、武汉共同努力,疫情防控的“春之声”一定会早日奏响,并在祖国大地上久久回荡!
      伙伴们,战斗加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