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报武汉报道组 记者/朱亮
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分昼夜,在医院发热门诊前立岗设哨,调查往来发热病人的行踪与密切接触者。他们调查得来的这些详实的数据,为武汉疫情防控及新增确诊患者的官方数据发布,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看到发热病人 就要迎上前去
3月8日,深夜10点,雨夜的武汉阴冷潮湿。武汉市经济开发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发热门诊外,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两名全副武装的江苏疾控队员,简陋的条件,重要的卡口。
十分钟不到,发热门诊里面走出一位发热不排除病人,队员薛浩、姜荣明迅速上前,在2米之外做起了笔录。为了安全起见,队长周连在安全区域向记者介绍现场情况:“每天还是不断有发热病人前来就诊。现在正在做发热待查病人的流行性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工作,队员和和病人保持2到3米距离,一方面可以听清发热待查人员的声音,另一方面能很好保护队员安全。”
危险的侦察 缜密的思维
这名发热不排除病人提供的行踪、密切接触人群等信息是疫情防控战场上的重要情报线索。因此,疾控流调人员必须像“门神”一样,坚守卡点,仔细排查,一个不漏。周连介绍:“我们就在门口等着,出来一个登记一个。我们有流行性病学调查表,表格里面有非常详细的信息,了解病人来自哪些地方、接触什么人、去过什么地方等,然后通过微信及时地传到当地疾控中心的电脑,录入人员立马就要录到网上去。”
风雨中的岗哨 幕后的坚守
站好这班岗,其实颇为不易。偶尔病人的不理解和不配合、门外呼呼直吹的冷风、看不见的病毒、昏暗的灯光,都成了队员们必须面临的考验。“最大的困难就是起风,一起风写字就不好写。病人声音小,风大,听不清楚。而且我们防护服对声音有阻断作用,必须要很大声讲话。”
当晚,2名疾控流调人员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发热门诊工作至深夜12点,共流调7名发热不排除病人。
切断传染源头 是疫情防控关键
据了解,从2月27日,援湖北江苏疾控流调人员接手武汉经济开发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发热门诊卡口以来,康国栋、薛浩,唐万琴、姜荣明、孟晓军5名队员连续奋战,关口前移的调查信息为患者进一步确认、密切接触者排查及武汉经济开发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临床治疗是减少存量,我们疾控现场流调工作是控制增量的。增量下来了,存量自然而然也就下来了。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疫情防控来说,是帮助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