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作者: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顾红艳
地点:黄石大冶中医院
时间:3月9日
清晨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睛,拉开窗帘,窗外一片烟雾蒙蒙,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心中牵挂着昨天下午病区收治的那位患者,不知道今天情况如何?
昨天,这位重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出现高烧症状,肺部病灶广泛,氧饱和度很低。我立马心里一紧,赶紧吩咐值班医师通过微信将胸部CT、化验结果、入院病史情况发给我,通过对这些资料分析,我在脑子里快速运转,虽然肺部病灶与新冠肺炎极其地相似,但综合分析,感觉新冠肺炎依据不足,肯定另有原因,鉴于目前病情相对较重,患者也无法完善支气管镜及CT引导下肺穿刺等进一步检查,根据患者目前病情,我在群里和大家一起分析,立马给出治疗方案。后来,患者晚上病情基本平稳。
今天,到达医院后,我第一时间仔细查看患者胸部CT,检查各种数据,基本排除新冠肺炎,还是考虑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部重症感染,同时淋巴瘤也不能排除。因为这里的患者我们都会有指挥部专家审核,后来黄石指挥部的专家来会诊,完全同意我的看法。我真的很开心,距离上次那个从隔离病区排除新冠肺炎后考虑艾滋病感染的患者间隔半月,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看病的用心、细致和严谨的重要性!
黄石专家会诊结束已十点半。来到黄石后,我腿上的湿疹不断加重,擦了医院出发时准备的地奈德乳膏,稍稍有缓解,现在范围越来越大,但想想还是坚持穿着防护服进舱,亲自查看一下病重患者。我带着马珺医师、大冶中医院的医生一起进舱,穿好防护服,我俩把象征白衣战士的大爱、江苏和湖北之间的友爱,又显得热情、活泼,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标志,认真地贴在防护服上面,进舱前不忘让同事用手机定格,留下最美的记忆!
进舱后,我带着马珺医师,首先给12床石大伯做胸穿。我说:“石大伯,您别怕,我们来自江苏医疗队,我们亲自给您做!”石大伯连声说:“好好好,我早就听说了,我相信你们!”由于石大伯的胸水时间长,粘连包裹,即使在平常这个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何况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手套戴了一副又一副,护目镜再加防护面罩,此时护目镜上的雾气已经出现,的确是个考验。我小心翼翼地给石大伯消毒、定位,等我转身拿了注射器准备打麻药时,护目镜上的雾气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视线,但内心有一股坚定的力量,我一定可以。我慢慢摸到肋间,凭着多年的经验和感觉局麻进针、回抽,助手马珺医师告诉我已经回抽到胸水,说明位置正确,我再换用胸穿针进针,马珺医师协助抽水,此时防护服里面,我俩都已经汗流浃背,我们仍然坚持做完。 做完后,扶石大伯回到床上休息,石大伯激动地为我俩竖起了大拇指!
接着,我俩又来到那位病重患者床边,由于患者血氧饱和度不平稳,我建议还是尽早使用无创呼吸机改善通气,减轻氧耗,改善肺功能。我和马珺医师迅速连接好呼吸机管道,调试好参数,拿到患者床旁,和患者仔细说明了为何需要使用,以及如何配合,患者也很配合,佩戴好后,患者的氧饱和度从84%上升至96%,生命体征平稳,我们在床边继续观察了半小时,患者无任何佩戴不适,人机协调,生命体征平稳后,我们才放心地离开。
出舱时,摘下口罩,看到了脸上深深的印痕,“痕”美,悄悄拿起手机留下最难忘的印记!再摸摸身上,不知何时,防护服里面刚才还在滴水的手术衣,已经变潮了,此刻不再滴水,已经被我们的体温又慢慢捂干了……
今天,虽然很辛苦,但是感觉很充实,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天,很欣慰于自己能尽我所能,尽我所力,切实地帮助到患者,所有患者的健康和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阴霾终会散去,天地日月同欢,待到山花烂漫,我们一起把酒言欢!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陈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