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期,经济大省再提“定力”有何深意?

2020年03月08日 18:59:5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前,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会上强调“保持高度定力”。

  关注江苏的人会注意到,“定力”这个词近两年在江苏省级层面的重要会议上、在主要领导的调研中被频频提及。

  疫情之下,统筹推进“两手抓”的关键时期,这个经济大省、产业大省再提保持“定力”,无疑有了更多的内涵。 

  定力,首要的仍是防控发条“不松劲”

  据统计,到3月7日,江苏确诊病例数已连续17天保持“零新增”,治愈率达96.7%,保持零病亡。全省2月24日24时起将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目前所有县(市、区)全部成为低风险地区。

△3月7日,江苏无新增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根据流行病学规律,这些数字足以说明江苏疫情防控富有成效,总体安全。

  但即便如此,江苏仍表现出了“定力”。一方面,反复强调疫情防控仍是头等大事,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底线思维,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做到“对疫情的警惕性不降低,防控要求不降低”,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方面,并没有因为疫情形势向好,就把工作重心完全转到复工复产上,而是强调把两方面统筹抓好,全面打赢。这几天,娄勤俭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调研,每到一处,强调的都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调研

  保持“定力”,并非做法一成不变。疫情防控上,江苏不断动态调整措施,遵循规律, 科学精准。当前这个阶段,重点是防范外部“倒灌”风险,对外籍来苏人士既真心真情做好服务,也坚持国民待遇,一视同仁地安排健康防护措施。目前,在江苏的4万多名外籍人士无一感染。对疫情期间回国的江苏居民,也按规定落实好防控措施。这两天,江苏正在全面推广应用“苏康码”,按红、黄、绿不同风险等级对人群分类管理,在全省和长三角地区互认。

苏康码正式上线

  定力,是非常时期“有所不为”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形势再严峻,也不能因为一味追赶进度,“抓到篮里都是菜”。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讲话

  这次省委常委会会议上,娄勤俭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他告诫全省,仍要坚持底线思维,决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受到冲击,就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不该上的项目决不允许上。要围绕“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在破解“重化围江”、推动化工园区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

  非常时期同样坚守底线,坚持“有所不为”,做到“不为指标波动而慌乱,不为短期变化所干扰,不为困难增多所畏惧,不为外部议论所困惑”,才能真正保持定力,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受到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遇到各种不同情况。对此,江苏提出,疫情防控要精准,企业服务也要突出精准,在这个问题上,仍要“有所不为”。

  前段时间,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史无前例开到县一级,提出“五不准”:

  这“五不准”不是放松对企业复工的管控,而是要避免走极端,防止“一管就死”。

△3月4日,外资企业座谈会在苏州举行

  3月4日,在苏州的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上,娄勤俭又专门强调“四个决不能”、“四个尽可能”

  政府在“有所不为”中积极作为,与企业携手并肩,共克时艰。

  定力,是危中寻“机”,尽力而为 

  保持定力,不仅是“有所不为”,还是善于在危机中看到机遇,危中寻“机”,有所作为、尽力而为。

  3月4日,娄勤俭在苏州与外资企业负责人座谈时,通过疫情冲击下江苏经济率先恢复、占据主动的表现,分析了江苏制造业体系完善、配套能力强,可以共享长三角资源,政府应急能力和公共服务较强等优势,希望外资企业抓住机遇,在应对困难挑战中实现更大发展。

  同样,对江苏自身来说,也是辩证看待挑战和机遇。消费需求层面,小部分需求蒸发了,比如旅游、餐饮,但大部分需求只是被暂时抑制,后期将会反弹回补、快速增长。投资需求层面,项目进度受到影响,但反弹的确定性更大,并可能催生一批新的投资。出口需求层面,虽然出口订单下滑,但由于国外疫情加重,少数国家的情况不乐观,不少企业无法生产形成的市场缺口,也给江苏带来机遇。市场主体层面,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可能倒闭,加速市场洗牌,又为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带来机遇。

  正是看到了危中之“机”,江苏正坚定不移在这些方面加大作为,我们不妨从近几天该省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中划个重点:

  首当其冲的是紧抓重大项目建设。这一直是江苏稳增长稳投资、调结构转动能、补短板惠民生的关键抓手。该省已连续四年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目前,江苏对在建项目正在加快施工进度,对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正在抓紧跟进、精准服务,争取尽快开工,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突发疫情检验产业素质,让江苏更加坚定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江苏将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提升、布局优化,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将继续加大,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方案、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卓越产业链竞赛等都会抓紧行动起来。

  抗击疫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引发消费结构的变化,网上购物、在线教育有望成为主流消费模式,线上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5G、AI等产业。危中寻“机”,就是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

  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眼下江苏着力要抓的大事。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重点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扩大学前教育、普高教育、高职教育等资源供给。加快推进苏北农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在安全可控、防护到位的前提下,农房改善项目将尽快全面复工。还将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

  这样看来,关键时期,江苏再提“定力”,耐人寻味,大有深意。

  (来源:评新而论 记者/高彦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