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惊蛰节,锄头不能歇。
春耕、春播的“锄头”已经飞快舞动。
来看锡山区锡北镇斗山脚下——
泾西村东方庄的200亩标准化农田内机器隆隆,
农机手开着大型拖拉机穿梭其中。
“由于疫情影响,春耕稍稍推迟了。”
村委工作人员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泾西村趁着天气晴好,全面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当前进行的是土地深翻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壤蓄水、抗旱、抗病能力,为提高水稻产能和质量打下基础。
泾西村目前拥有上千亩高标准农田,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壤肥沃,所产的大米品质优良。
村合作社拥有2000平方米的农机库,
从育秧、插秧、施肥、收割到烘干、脱谷、包装、最后送入冷库保鲜,始终在生产线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泉山“不落地冰鲜大米”也从此闻名。
育苗、嫁接、种植……
今日“春耕图”里孕育着“丰收景”。
(来源:无锡观察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