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志愿者,在我们心里一直是很有爱的字眼。他们不计回报,用爱心承担起社会责任。南京南站是进入南京的重要窗口。在南站到达层,也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志愿者们,从大年初三开始到现在,40天里他们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而带领他们的是一位98年出生的小伙儿,今年才22岁的吴亿达。他也是南京雨薇青年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今年大年初二,共青团南京市委发出志愿者招募令,吴亿达收到消息后,仅2个小时就招募到200名志愿者。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30名志愿者,进驻南京南站到达层。从1月27日到3月6日,30名志愿者一直坚守在一线。他们计算,南京南站一天到站大约400趟列车,到站乘客两三万名。
遇上高峰时段,出站过程中,人流密集,不利于防控。因此,在整个出站过程中,每一段距离,就需要安排一名志愿者,并不停地对乘客劝导:“保持一定的距离”、“把手机放一下”、“抬头测体温出站”。而等乘客过站后,志愿者还需要给他们指路。在疫情期间,志愿者与乘客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不能接触到乘客。但如果遇上行动不便的乘客,确实需要帮助,志愿者也会主动上前帮忙。
吴亿达介绍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组织出站乘客扫“宁归来”二维码,登记健康信息,这也是为了整个南京市的安全,任务艰巨,但丝毫不能松懈。如果在测温过程中遇到发热旅客,志愿者会把发热旅客送到复测站,并配合车站人员。在吴亿达记忆中,疫情发生时,他仅用两个小时就招募200个人,这是他以前没有遇到的事情。他说:“这个社会需要有爱心的人,需要有正义感的人去面对一些事情,这就是志愿者的精神。”
吴亿达为每一位志愿者提供了保险、餐食、交通、激励物资等保障。其中一位志愿者刘道萍,也是南京雨花红十字会急救老师,她这样描述吴亿达:“我们的需求,吴老师都知道,小到妇女用品都能帮我们想到,这点让我们很感动。他虽然很年轻,但他就像家长一样,关心着每一个志愿者。”
与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刘道萍在南京南站已经连续工作40天,每天比其他志愿者多工作6小时,这让吴亿达有点难办。即便刘道萍不愿意休息,但吴亿达依然强制她休息。
这是吴亿达与志愿者刘道萍沟通记录:
刘道萍:“不会累的啊,我是跑马拉松的!”
吴亿达:“我是负责人,你要听我的!强制休息令,二选一,你考虑一天告诉我。”
吴亿达说,志愿者是不拿酬劳的,因此站在他的角度上,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必须尽全力考虑好每一名志愿者在岗位上的感受。在记者面前,吴亿达并不像一个22岁的孩子,更像是一位历经风雨的“长者”。2016年,年仅18岁的吴亿达成立南京雨薇青年公益服务中心,并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他说,这是他的心愿,这个社会需要有爱心的人。急难当头,大家都踊跃地站了出来,这是志愿者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思成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