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辛苦老师给我们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像您这样的老师已经很少了”、“我是张新宇的爸爸,首先感谢你为孩子们做的一切。”这个被家长、学生集体表白的老师叫李婷婷,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90后辅导员。停课不停学,虽然每天班上的同学都能“隔空相见”,但李婷婷还是喜欢用写信的方式和她的学生“掏心窝”。有学生回复李婷婷说:老师老师你最美,粉了!粉了!
90后辅导员:给学生写了45封信 费时但真诚!
亲爱的同学们:
见字如面。上一次给你们写信还是元旦的时候,那时每个人的信件不一样,你们说我偏心,他多两行,你少两行…..
网课从开始每节课缺勤好几个人,但现在的即使网速不好,也坚持“上线—掉线—上线”的反复循环,谢谢你们的坚持。病毒无情隔断了我们去往课堂的道路,隔断我们课堂的相见…..
最后,李婷婷在信中嘱咐每一个学生“好好学习”。
都什么年代了,为啥还坚持写信?李婷婷今天(3月6号)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她是学心理学的,相比微信、qq等网络通讯,她觉得写信虽然费时,但更加真诚,“特别生活节奏很快,手机上沟通只能算聊天,而写信才是抵达内心的交流。”李婷婷告诉记者,算上这封公开信,半年时间,这是她给学生写的第45封信。
写信时很私密的事,之前的44封李婷婷都是和学生单独交流,全部手写,而这次选择写公开信,是一个老师想对全班同学、所有家长说的“心里话”,“我想告诉他们,在疫情中很多人替我们负重前行,需要感恩、感谢的人,加长版的寒假我们应该学会更好的和父母相处等等。”李婷婷说,这封信她从下午一直写到晚上,反复修改,希望可以给他们一些启示。
令李婷婷没想到的是,公开信发出后她收到了10多封回信,“有的是一段话,有的是一封长信,还有家长给我回信,特别感动。”李婷婷说,非常时期,大家更容易有情感上的共鸣。
潘佳梅:写给留在外地勇敢抗“疫”的20个孩子
无独有偶,同样在扬州,这几天,一封标题为《你是学校最挂念的人——写给留在外地勇敢抗“疫”的20个孩子》的信在当地朋友圈刷屏,记者采访了背后的故事。
“因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你们滞留在了湖北、安徽、湖南、广东、浙江、河南、江西七个省,至今未能回到扬州。让小小的你和家人受委屈了,你是育才实验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每天都在关注着你们的平安和健康。”
这封信的执笔人——扬州育才实验学校老师潘佳梅,“最初写这封信,是因为我自己班上有个孩子在湖北,我很想念他。”潘佳梅老师告诉记者,后来从学校了解到,全校还有20来个孩子目前都留在外地,就上升到以学校的名义写了。
记者了解到,按照防疫的相关要求,该校目前人在湖北、安徽、湖南、广东、浙江、河南、江西七个省的孩子,目前仍留在当地家中。
“我们各个班主任每天都会和这些孩子联系,他们也习惯给我们报平安。各班老师也会和他们视频连线,教他们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校长贾传泳认为,这些“原地待命”的孩子,是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危险,“舍小我为大家”,非常勇敢,精神非常值得肯定。
潘佳梅老师告诉记者,“疫情期间,自己待在家,也实在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就为孩子们做点小事吧。和学生虽不能相见,但心,在一起。”
附信件原文: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田文荟 孙一昕 刘冠霖 谈雷 编辑/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