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认识获全国表彰的5个先进集体、30名先进个人!

2020年03月07日 07:18:4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江苏5个集体荣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30位医务工作者荣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徐辉同志被追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奖个人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这5个集体、30名个人都有着怎样的不凡成绩和感人事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人民医院ICU团队

  截至2月13日,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已派出4批151名医护骨干驰援武汉和黄石。接到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的任务,100多名重症医学科工作者第一时间集结完毕,奔赴武汉抗疫战场。抵达武汉后,短短2小时,重症病区61张床位迅速收满。该病区收治的都是病情复杂的危重症患者,但队员们不惧风险,每天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目前,累计收治病人2396人(其中方舱医院收治 2026人),其中重型117人、危重型45人,开展专家会诊30次,治愈出院540人。

  苏州重症救治医疗队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苏州广大医务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自1月28日开始,共349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

  一个多月来,苏州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市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两个病区,参与9家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在与病魔较量的日日夜夜,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前线战“疫”的“苏州模式”,为患者筑起有力的生命防线。目前,共收治患者886人,重症261人,危重症90人,治愈出院325人。

  在武汉抗疫一线,苏州医疗队成立了3个“医路先锋”临时党支部。目前已有188名队员递交入党申请书,4人发展为预备党员,为战“疫”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江苏重症护理支援队

  江苏省危重症护理支援队一共20人,其中女性17人,男性3人,是一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充满活力的年轻队伍,他们将过硬的技术和精细的护理带到武汉,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无缝衔接,承担起该院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护理工作。

  危重症护理面对的是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血滤透析、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采集咽拭子标本……细致又复杂的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面对危险,队员们毫不畏惧,在团队4名党员的感召下,其他队员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光荣使命汇聚前行力量,防护服上的一层层汗渍就是队员们最耀眼的“军功章”。

  配药、打针、输液、吸痰、测血糖……在武汉奋战的1个多月来,江苏省危重症护理支援队在发热门诊共采集咽拭子1200余例,在重症医学科和隔离病房共护理50余位病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位病人的平安出院,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

  江苏医疗队(第一批方舱)

  2月9日抵达武汉后,江苏医疗队(第一批方舱)迅速整合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医疗、护理、院感、信息和后勤保障演练,两天就形成了高效运行的方舱医院运作体系。

  接管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舱后,医疗队根据前期经验,迅速按照感控要求对场馆进行设置, 28小时顺利开舱,48小时入舱患者达524人,呈现出惊人的“江苏速度”。在救治过程中,江苏医疗队(第一批方舱)采取中西医、生理心理、新冠专病治疗和其他基础病同步治疗三结合办法,精准施治,快速提高治愈效果。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 医疗队给每位出院患者赠送“携手战疫,与爱同行”爱心大礼包,与患者建立医患微信群,并开展出院后随访工作,体现出“江苏温度”。

  2月21日,孙春兰副总理莅临该方舱医院视察,赞誉“方舱医院是暂时的,医护人员的精神是永恒的”。2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莅临该方舱医院观摩指导,给予高度评价。

  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江苏)

  2月10日到达武汉当晚,医疗队就召开临时党支部扩大会议。会上,党员们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32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筑实了党建堡垒。

  在武汉抗疫一线,医疗队75名成员负责武汉江夏方舱医院苏六病区145张床位的收治与管理工作。方舱医院收治的均为轻型患者,医疗队按照名誉院长张伯礼院士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采用独特的“1+4+N”中医治疗方案。在诊疗过程中,医疗队发放江苏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献方的“抗瘟香囊”;教授患者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推广温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很好地改善了患者咳嗽、气喘、失眠、焦虑等症状。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王英(女),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护师 2020年2月9日,王英随队抵达武汉,并担任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八病区医疗队护理领队。熟悉环境、磨合护理团队、协助调配物资、护理人力安排……一系列任务一股脑儿压在了她肩上。刚到武汉的几天里,她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她早年赴法进修,具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时管理爱心病区,具备护理经验,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业务能力是这次完成任务的有力保障。“万事开头难,捋顺了就好了。要完成患者救治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责任重大,不过我和我的团队有信心!” 王英说。

  王珍妮(女),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师 得知组建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后,王珍妮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并成功入选。到达武汉后,她积极申请,第一批进入临床,参与一线救治和护理工作。工作之余,她积极发挥公共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特长,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和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症状、不同年龄、不同情绪的患者,积极给予分类指导;她担任第二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宣传联络员,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广泛收集素材撰写文章,宣传医疗队员们奋战“疫”线的感人事迹。她说:“我坚信,护理工作平凡而辛苦,但凭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创造一份祥和,用自己的爱心一定能够守护一方平安。”

  王洵(女),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大年初一晚,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王洵,作为江苏无锡驰援湖北医疗队第一批成员抵达武汉。她带领护士同事们毅然将一头长发剪短。作为组长和呼吸专科的医生,她每天上午查房,下午培训。60个病人一圈查下来要花4个多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经常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但下午的培训她丝毫不懈怠。她指导大家将阳性、阴性、危重病人的床位进行调整,通过分类集中管理,细化出一套高效科学的医疗护理感控流程。王洵说:“我们家三代行医,我要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家风传承下去。作为呼吸科医生、共产党员,我奔赴前线更是义不容辞。”

  王清(女),南京鼓楼医院副主任护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清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重症护理经验的护士,到达武汉后,她以最快速度整合来自3家医院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她带领第一班护士来到病房,不到2小时收下44位患者;她整理好每个班次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确保后续护理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驰援武汉前三周,王清没安排自己休息过一天,她按照鼓医模式布置病区环境、完善工作流程、建立质控体系;她修订《新冠肺炎患者护理常规》,并将操作流程打印出来,带着大家学习;她创新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与医生一起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并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王清说:“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是党员的先锋本色。”

  史锁芳,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史锁芳担任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防控中医专家组成员,参与江苏省诊治新冠肺炎会诊工作,参与制订江苏省新冠肺炎中医辨治方案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2020年2月10日,史锁芳作为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队长、江苏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队伍驰援武汉。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史锁芳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参与制定针对方舱医院轻型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和康复方案,中央电视台《战疫情》栏目对此进行专访报道。

  刘文东,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文东主动申请成为援湖北抗疫的第一批疾控人,于2020年1月25日加入由国家、江苏、上海、湖北等疾控中心组建的联合专家组。到武汉后,面对复杂形势,他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得到了联合专家组一致肯定。他先后到基层机构、社区及患者家中深入调查,先后完成专题分析报告近20份。高强度的工作导致痛风发作,但他表示,抗击新冠工作不容他有丝毫懈怠。他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仁一起,与湖北人民共克时艰,我感到由衷自豪。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许红阳,无锡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疫情发生后,从医近20年的许红阳同志毅然奔向抗击疫情的第一战场。作为无锡医疗队的队长,他既要带领队员完成救治任务,又要确保队员的自身安全。作为重症医学专家,他及时查找各种文献,对照国家颁布的诊疗规范,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精心制定治疗方案,短短几天内就有数位重症患者病情转轻,转入普通病区。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白衣战士的大爱情怀、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李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2020年2月9日,李锐主动申请,加入第五批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作为苏州医疗队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号召队员向党组织靠拢,援汉一周内共收到70份入党申请书;他先后多次组织党员突击队开展驻地卫生消毒工作,并策划组织了生活物资“无接触”捐赠武汉佛祖岭福利活动;他组织、撰写的宣传稿件,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采用。作为有着2003年抗击非典经验的专家,李锐严格参加诊疗小组医疗及值班工作。李锐说:“身处抗疫前线,一定要努力执行重症救治全身一盘棋,加强团结协作,注重自我防护,医患携手,苏武沐阳!”

  杨永峰,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省市定点收治医院的院感防控组组长,杨永峰牵头制定和实施了感控规章制度和流程。他主动请缨,于2月9日作为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专家奔赴武汉。到武汉后,杨永峰对队员们进行了连续两天的培训,提高了队员的战“疫”能力。2月12日下午,收到接管方舱医院指令后,他和领队迅速制定运行计划,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所有医护空舱模拟演习,当晚开始收治病人,两天后便满负荷平稳运行。针对医务人员出舱耗时较长的情况,他亲手设计施工并协调新建第二出口,大大缩短出舱等待时间,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风险。

  肖佩华(女),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主任护师 当驰援湖北的集结号响起,肖佩华主动请缨。作为苏州市吴江区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抵达武汉第二天,她直奔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安排自己和其他四名医护人员第一批进入病区战斗,争取第一时间把实际工作体会告诉队员。每天下班回来,她汇集经验,撰写总结,不断改进、完善队员防护培训、救治护理工作,确保医疗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抗疫最前线,她身先士卒,敢打敢拼,是医疗队员眼中的“钢铁战士”,是病患阿婆心里的“苏州妹妹”。

  吴林珂(女),南京市第一医院主管护师 疫情暴发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3年的吴林珂多次积极申请报名。到武汉后,为让队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她根据隔离病房基本情况,连夜制定出各班次工作流程,为收治第一批病人打下基础,充分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因所在病区收治的是危重症患者,一进入病房,她就立即着手检查各种抢救仪器、设备、药品的备用状态,保证抢救过程中不出任何差错。每次接到收治气管插管病人的通知,她都会以最快速度赶到病区。她注重总结现场质控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积极提出改进方法。护理患者身体的同时,她还注重患者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了解他们需求和真实想法。“患者口罩遮不住眼角的微笑,让我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更加坚定了信念,并将勇往直前!”吴林珂说。

  邱海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  2020年1月19日,邱海波接到国家指令,奔赴湖北武汉,作为中央指导组重要成员,担负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等多项工作。他每天负责巡查武汉定点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救治情况,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查看、指导救治,与国家专家组专家一道会商、讨论、研判,给出指导意见和应对良策,并向国家有关方面通报救治进展情况。他多次根据中央指导组、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安排,出席相关新闻发布会,面向公众介绍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康复等情况。

  谷伟,南京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从2003年参与抗击“非典”疫情至今,谷伟潜心钻研呼吸疾病诊疗救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武汉“战场”征召,他毫不犹豫报名请战。2月10日到达武汉后,作为团队医疗工作“主心骨”,他主持疑难病例讨论,及时优化诊疗方案。他常常提醒年轻医生:“重症患者的安全是医生‘盯’出来的,一定要做到细心再细心。”作为病区主任,他要负责团队运行管理协调工作。在驰援武汉的23天里,谷伟所带领的南京二队首创了多例临床技术,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进行经验交流与学习推广。

  张燕(女),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 元宵之夜,接上级紧急通知,张燕临危受命,作为无锡市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与来自全市各家医院的100名护理人员,于次日一早挺进武汉。临行前她剪掉了留了五年的长发。刚到武汉的前几天,她完成了沟通协调、布置落实、排班分工等多项任务。为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她将100名护理人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团结协作,有效保障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她及时召开护理工作反馈协调会,收集存在问题并及时制定整改举措,确保万无一失;她组织制订《清洁区消毒班职责》《污染区消毒流程及职责》等感控举措,受到医疗队、当地医院的高度赞扬。

  陈文森,江苏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期间,陈文森主动请缨,成为江苏首批赴西非抗疫的医务人员,并成功完成使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2月11日,陈文森响应号召、迅速准备,到达武汉汉口医院后,为更好了解全院感控情况及隐患,陈文森经常全副武装进入隔离区,至少4个小时后出来。针对一线医务人员压力大的问题,他向院长建议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在武汉汉口医院康复病区,他完善病区感控布局流程及终末消毒的指导。陈文森说:“疫情不灭,坚决不还!只要国家需要,我将永远战斗在冲锋的路上!”

  陈旭锋,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 疫情暴发后,陈旭锋主动请缨,于2020年2月4日带领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征。他们负责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筹建,该方舱医院有2000张床位,为武汉体量最大。在陈旭锋带领下,队员们仅用两天时间,就在感控指导下完成了环境改造和医院规章的规范化制定、人员物资的标准化调配等工作,并满额收治患者。2月13日,陈旭锋奔赴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负责筹建、运行和管理。他率领紧急医学救援队37名队员,与后期赶来的202名江苏队员一起迅速开展工作,于28小时内完成改造,两天内收满558个病人。他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了具有方舱“社区化模式”的医疗管理规范,为方舱医院建设贡献了“江苏模板”。

  陈亮,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2020年1月,在美国进修的陈亮回国办理签证手续时,恰逢疫情发生。陈亮立刻决定延迟出国留学,大年初三即奔赴抗疫一线。在呼吸危重症的ARDS临床管理、重症肺部感染及气道介入治疗等方面的造诣,奠定了他在与新冠肺炎病毒较量中的专业优势。在他的精心救治下,一个个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治愈出院。在临床工作间隙,他还不知疲倦地给当地医生进行专业培训。作为医疗小组负责人,他放弃休息时间开展医疗、后勤等管理工作。1月29日,他庄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陈亮用自己的行动充分彰显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范卫新(女),海门市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 2月9日,她带领海门市人民医院6名医护人员火速抵达武汉。用最短的时间完善准备工作后,她入驻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作为护理部主任,为保证抗疫工作安全开展,范卫新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工作制度、流程,并建立近乎严苛的院感防控监督机制。同时,她建立护士长总值班制度,自己24小时值班,为护士们做好后援支持。作为南通市支援湖北医疗三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带领支部9名党员,在抗疫一线筑起坚强堡垒,向着 “精救治、严防控、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奋进,切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茅一萍(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护师 1月24日,她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通知,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专家,毅然奔赴武汉一线。她主要负责武汉市首批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雷神山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感染防控工作;协助完成武汉市客厅方舱医院、中南医院、黑龙江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吉林)感染防控工作。她结合疫情发展形势,从建章立制层面为医疗队员们筑牢感染防控基础,为当地医院制定并实时更新院感防控39条制度,成为雷神山医院制度模板;为三支医疗队编制了个人及驻地的防控制度集,提供医疗队学习使用。她组织开展各项培训,为当地医院、武昌区政府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援湖北医疗队员们进行了十余场培训,人数累计近千人次。

  周静(女),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2月2日,她主动请缨,出征武汉。作为医疗组组长,她带领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同其他医疗队合作,连续奋战两天两夜,把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个新开ICU病房收满,并展开治疗。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克服护目镜上有汽雾等不便,周静带领医生们成功为多名危重病人进行气管插管、CVC穿刺。在周静的带领下,整个队伍团结友爱,勇于奉献,医疗水平和工作态度得到了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郑瑞强,苏北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指派的防治专家组成员,1月23日,郑瑞强抵达武汉。除跟随专家组到武汉各个定点医院巡查、指导危重病人救治外,他还在武汉市肺科医院两个ICU病区查房、指导治疗。2月9日,郑瑞强等11名重症医学专家联合署名的论文《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治疗流程专家建议》,在《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预发表,建议统一呼吸治疗流程规范,提高治疗同质性,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此外,他还负责武汉市硚口区危重症病人的筛查及汇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意见,筛查出危重病人转送到定点医院。

  赵燕燕(女),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 作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进入重症病房的第一天,她便走访病房每个区域、每个角落,全面评估病房防护的各个环节,列出整改措施。赵燕燕和战友们,积极治疗、挽救每一个生命。她所在的医院重症区目前收治了16位病患,每天开展2次综合性评估。每次评估,她都密切关注每位患者病情的微小变化。她是坚强的“战士”,也是温情的“使者”,每天,她都会和队友一起梳理患者的各项信息,有些需要家人配合完成的医嘱,就尽全力去帮忙。“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家人般的关爱更能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所有医护人,都会用100%的力气救治!”赵燕燕说。

  胡大玲(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主管护师 2月2日,作为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胡大玲来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参与救治工作。初到武汉,胡大玲立即开始熟悉环境和人事,开展感控监督、制定计划和应急预案、分配工作。胡大玲根据护理人员和患者情况,将护理人员分组,并为每个护理小组设置感控监督员一名。每天查房时,根据患者情况,与责任护士一起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此外,她参与由中华护理学会主持的《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整体护理专家共识》的研讨及编写,与同济医院护士长共同梳理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

  施姣娜(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主管护师 她主动请缨,出征武汉,并被任命为战地临时党支部临床第一党支部书记,同时承担护理、感控管理等任务。在筹建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期间,她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了“三区二通道”,并组织全体队员进行5次防护演练。医院收住病人后,她组织驻地感染管理现场督查3次,组织感控随机抽查800多人次。发现队员出舱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后,她及时汇报,并绘制草图、现场监督施工,12小时内,完成两条符合感控要求的出舱路线。为防患于未然,她组织环卫人员的安全防护培训。她在团队内反复进行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宣教,使用新型敷料对医务人员容易受压的部位进行保护。

  徐 辉(女)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疫情发生后,徐辉同志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她研究制定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设置医院发热门诊、梳理确定就诊流程,做好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调配工作。她每天到发热门诊询问了解病人接诊情况、查看检查报告,指导一线医务人员做好隔离管理和诊治工作。她心系医院援湖北医务人员,关心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为他们做好保障。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徐辉同志于2020年2月7日凌晨去世,享年51岁。

  郭宏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研究员 2月1日,一到黄石,他就了解疫情状况、实验室检测能力,随后进入实验室完成91份样本检测。晚上,又与队员讨论、研究实验流程,制定新的操作规程。第二天,检测样本量达232份。他带领队员不断挑战高峰:2月17日,检测量达362份;2月21日,检测量达431份……一个月时间内,他进行10多场培训,并对实验室的7种试剂、3台仪器、3种采样管分别进行比对,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作为公共卫生队的领队,他每天和武汉、黄石的队员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为解决临床医院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来到医院检验科、采样室,对每个环节一一查勘。

  郭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 他是江苏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救治专家。作为国家指派专家,大年三十和初三,他分别到兰州市县和甘肃山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疗工作。出征武汉前,他仍坚守在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目前,他带领130名队员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硬核”区域——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E3-7F病区。每当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等危险时刻,他总是把同事们“推”出门外:“我是党员,我先上!”

  虞文魁,南京鼓楼医院主任医师 他主动请缨,带领鼓楼医院团队30名医生、100名护士,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6病区重症病区的医疗工作。作为病区医疗组长,他提出“医护人员零感染,病区患者零死亡”目标,每天深入病房,分析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安排诊疗计划,力求“一人一方案,中西医结合”。病人病情有变化,他总是第一时间指导、参与抢救。他还参与全院疑难危重病人诊疗计划的制定、亚专科诊疗方案的规划,并积极开展保护关心关爱队员相关工作。

  缪愿戍(女),南通市肿瘤医院主管护师 1月30日,她奔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投身抗疫最前沿。作为江苏省20名重症护士组的组长,她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完成各项任务。除三班倒的临床护理工作,缪愿戍还负责整个组的协调、后勤保障、物资供应。为节约防护物资和有限的时间,她穿着厚重的隔离服连续8小时以上不喝水不上厕所,后来干脆穿上成人纸尿裤。在发热门诊,直接面对面为患者采集咽拭子。遇到病人不理解或责难,她想方设法做好病人的科普宣传、心理疏导。她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就应在抗疫最危险的地方战斗。”

  潘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 1月26日,他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指令,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奔赴湖北武汉参与抗疫战斗,承担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等多项工作,至今仍战斗在武汉抗疫最前线。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对于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他及时给予呼吸功能评估和俯卧位通气,把新冠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前沿理念推广到抗疫前线。在重症患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时,他不惧危险、挺身而出,及时果断实施紧急气管插管,并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维持住患者的生命。他实施开展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50余例、开展人工肺呼吸功能支持6例。他与国家专家组其他成员共同研讨,协助制定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临床诊疗规范,并接受中央电视台《战疫情》栏目专访,向全国介绍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康复等情况。

   (来源:健康江苏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