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您有去过湖北吗?有去过温州吗?身边有新冠肺炎的人吗?”,“您的体温有点高,麻烦您跟着指示标识到发热门诊先就诊。”这样的话语,南京市中医院预检分诊台的每个护士每天几乎都要问上千次,还要重复着上千次的测体温动作。


上千次的问询,不错过一丝的“可能”
南京市中医院进院区的预检分诊点,分别设置在医院正大门、急诊大门入口,负责测量所有进入医院人员的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做好分诊工作。南京市中医院门诊部苏敏护士长介绍,在正大门预检分诊点,工作人员都会提前到岗,做好交班工作,按流程做好防护措施,做好手部卫生,然后戴口罩、帽子、手套等。一个班次7个小时,几乎全程站立,他们需要细致入微地对进入门诊大厅的人员进行问诊和体温测量,不遗漏一位进院人员。当她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话、同样的测温动作上千次,手臂感到酸痛的时候,只是甩几下胳膊,又继续投入工作。

为了准确地计算每日从大门进入的行人、车辆,门诊部还特意买了一个计次手环,每个人员检测后按一次手环,下班后按手环的数字做一个每天的汇总。
他们每天不辞辛苦地测温、询问有时还会遭到冷眼与质疑:“问这么多有什么用?我一天来几次给家里人送饭!——怎么就不能直接进!” 每当这时,医护人员总是耐心解释争取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不仅仅是排查发热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安检之门,也是守护全院的第一道哨卡。
没有人退缩,他们也在这场战“疫”里成长
急诊科李健护士长介绍,分诊点设立之初,大家就积极报名,明知道有危险,也要守好防控的“第一线”。“我们的队员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句怨言,都只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李健说,让她特别感动的是,预检分诊团队中大部分人都是80后、90后,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冲在了最前边,在这场战“疫”里收获成长。有一天天气预报说晚上可能会下雪,队员们和后勤工作人员一起搬运沙袋、椅子,固定帐篷,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做事情。“晚上我打电话过去询问的时候,护士跟我说,放心护士长,这边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们做好帐篷加固了。”即使这样,这段时间以来她从未踏实休息过,手机永远处于响铃状态,因为她怕睡得太熟错过来电。

越是危难面前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这群临危受命的“哨兵”,他们中有的孩子年幼,有的老人需要照看,有的自己才工作不久还是个孩子……但在疫情面前,这些都没有成为阻挡他们坚守阵地的理由,他们是白衣天使,也是称职的白衣战士,用爱心、耐心,守护着医院,守护着每一位来院的职工和患者。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张雨欣 通讯员/张明 莫禹凡 编辑/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