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柳 娜,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
“疫”中强迫反应有哪些?
强迫行为
疫情之下,有人会出现清洗次数较以前明显增加的情况,还有人会出现严格要求家人遵循自己认可的一定流程来清洗、戴口罩的情况。强迫清洗,并且出现一定的家庭顺应行为是最常见的一种强迫行为反应。
其次是强迫检查,有的人一早起床出现嗓子干痒、咳嗽,或者喷嚏的情况,会多次测体温检查。有人会不断重复刷屏手机,去看看今日疫情的报表。这些行为我们也认为具有强迫倾向,因为这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强迫确认。
在强迫行为中还有一种囤积行为,有人囤积口罩,囤积某种据报道有效的药物或者保健品,也有老年人在家囤积大量衣物、报纸和药品,以至于出现家中无处堆放囤积物品,杂乱无章的情况。
强迫思维
在强迫行为的背后存在着强迫思维,例如:当我们正在上网课或者做家务时,突然有个想法冒出“我进门时好像忘了洗手”,有人会想“没洗再去洗洗吧”,有人会想“怎么办,我碰了很多东西,可能被污染了。我需要洗手还需要清洗我碰过的东西”,有人会想“完蛋了,我刚才吃了东西,一定会得病的”。第一种想法,很多正常人都可能会出现,但若后两种想法每天反复出现很多次,并且不断衍生,扰乱了正常生活和学习,这时候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另外一种,强迫怀疑,包括疑病。有人一早上起床咳嗽一声,就开始判断和感受身体有什么其他异样,殊不知在这样胡思乱想的过程当中,引起了焦虑反应,从此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还有一种强迫思维就是头脑中浮现出一些画面,例如昨天在新闻中看到武汉疫情的报道就一直挥之不去,并开始不断担忧。有人会出现强迫相关情绪行为表现,例如回避行为,还有人会出现抑郁情绪。
“疫”中过度强迫反应需警惕
正常人也会出现类似的闯入性思维,比如我们在吃饭时,突然想到“刚才洗手了么?”如果没洗,那就洗洗结束,再回到饭桌。但是如果回到饭桌,我们还不能停止这些想法,并感觉无法自控,那就需要警惕了。
如何应对“疫”中强迫反应
行为改变
第一,规律生活作息。
第二,适度身体锻炼。有氧运动能帮助我们降低焦虑水平。
第三,安排娱乐活动。
第四,减少信息过载,减少手机刷屏。若过分关注疫情数据和相关信息时,不仅会占用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还会增加了受的焦虑源。
第五,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
强迫症患者如何应对“疫”中症状波动
强迫症是一种需要警惕的慢性波动性疾病,它的延迟治疗非常明显,平均可达7-10年。
如果您在服药,请维持原有的药物治疗,坚持服药。如果在原有剂量维持使用期间,仍不能控制强迫症状,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切忌自行增加或减少用药,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如果您在疫情之前已经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心理治疗,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行为技术和一些认知技术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我们可以尝试着自助认知调整。首先,记录下我们的自动想法,这样可以让我们学会对自动想法保持警惕。然后,通过分解,查看自己的想法是如何改变情绪和行为的,从而发现这些想法的不合理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饼图的方式挑战下责任分配,看看他人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占比,也可以通过简单可行的行为实验来挑战我们想到什么。我们需要把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反复学习和练习,从而打断我们一些固有的认知模式。
暴露反应阻止治疗(ERP)是治疗强迫症最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在情形允许的情况之下,可以设计一些可以操作的现实暴露,和建立产生焦虑的暴露等级,例如触碰客厅沙发,焦虑分5分,触碰家门口的门把手,焦虑评分6分,触碰单位办公室门把手,焦虑分7分,单位电梯按钮,焦虑分8分,这时候可以尝试触碰家门口的门把手,按防护要求洗手,如果总会想到“被污染”,当再有洗手冲动时,可以延迟洗手时间或者停止洗手,反复练习触碰,逐渐进入下一次暴露,尝试触碰单位办公室门把手,同样的方法练习。治疗目标不仅仅是触碰,暴露,而是将焦虑提升到一定水平,然后呆在那里,忍受这样的焦虑,让焦虑感自然消退,通过不断练习,会发现焦虑感评分逐步下降。
想象暴露也是一种暴露方法。想象暴露在充满病毒的空气中会如何发展,如何结局,并写下想象过程的文字,细节越清晰越逼真越好。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想象,降低与之相关的负性情绪水平。
反应阻止的部分是比较好理解的,当暴露在强迫想法的情境中时,不管是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暴露,实施暴露反应阻止治疗时,需要让自己暂停下来,达到新冠病毒清洁标准要求即可。若暂时做不到,可以先逐步延长不洗手的间隔时间。
另外,互联网医院和在线专业服务平台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拨打当地的心理热线,也可以关注一些权威发布的专业微信公众平台。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张雨欣 通讯员/冷静 徐晓蓉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