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在南京禄口机场,所有到达的旅客,必须要经过体温测量,体温正常才能放行。随着复工复产,每天到达的航班都有上百趟。南京市秣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白玉婷,一个多月来,和同事们一直坚守机场。发现体温异常的旅客,及时留观。疫情期间,他们是南京的"守门人"。
禄口机场国内到达处,不断有旅客走出,白玉婷和同事们,正在为旅客进行体温测量。“我们目前在禄口国际机场疫情防控一线进行值守工作,禄口国际机场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是南京的大门口,我们要守住这个大门。”
下午2点,沈阳至南京航班抵达,一名旅客体温异常。在留观室,白玉婷开始紧急处理。
白玉婷介绍:“下飞机之前,机场急救这边也会进行一拨筛查,复测了之后如果还是高,就把他引导到我们这边来,我们会给他复测体温,如果还是高,我们后面可能要联系120转送到发热门诊。”
第一次体温测量,37.5℃。
“刚开始那会儿,碰到发热旅客,还是比较紧张的,经过一个多月下来,防护措施各方面都做得挺好的,心理调节得蛮好的,没那么紧张了。”
发热旅客要经过三次体温测量。过程中,白玉婷要对旅客的接触史细致"盘问",并填写在册。
白玉婷说:“体温复测,复测的次数,时间的把控,还有对发热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的仔细程度,我们要一丝不苟,如果一个细节不到位,会影响整个疫情防控,这个把关和守门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经过三次体温测量,这名旅客被证实"发热" ,他由社区医生护送上120急救车,转送附近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
白玉婷说:“接触的乘客也都非常配合,在这种关键时刻就能体现出,大家的齐心协力。”
半年前才动过肺部手术,白玉婷却从大年初三开始,就主动参加一线抗疫,在重要交通卡口,她和同事们曾创下记录:8小时给1万人次测体温,平均1分钟测20人次体温。
“真的是挑战,对体力也是个挑战,对当时的意志力也是一个挑战,但是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赶紧测,让后面的车不要有堵塞。”白玉婷说。
不论在高速卡口,还是在机场,连续夜班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白玉婷说:“有时候会到夜里三点、四点,甚至更晚的也有,全身乏力、酸痛,还有困,有时候还会有一点冷,所以防护服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保暖工具。”
工作间隙,白玉婷收到消息:单位"强制"要求她休息两天。
白玉婷告诉记者,“问了我们几次要不要休息,我说暂时不用休息,我们顶得住,现在是领导强制休息,我休息几天再回来。”
问及最大的心愿,白玉婷说:“还是想着让疫情快点过去,感觉回归到正常生活,很幸福,我们大家都在一起努力。”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汪乐萍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