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淬炼“江苏担当”:多维一体,织密防疫一线

2020年03月05日 08:39:4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医疗战线的一场大战大考,也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度检验。社区是社会治理体系中基础环,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不仅是前沿阵地,更是坚强的堡垒。

  “ 从湖北返泗人员主动到村居登记,无症状居家观察十四天,有症状立即拨打120。”

  每天早上7点半,泗阳县庄滩村里的8个广播站集体“发声”,高密度的宣传,让平时不怎么上网的大爷大妈说起防疫知识来都头头是道。在江苏,有7万多台这样的应急广播终端,覆盖3600万人。

  在南京栖霞区八卦洲外沙村,当地推出了“十户联保”工作法,以十户为一个单元,四十至五十户为一个生产队,每十户选一名组长,每一个生产队选一名队长,广泛发动群众,形成群防群治力量。外沙村工作人员肖云春:

  “比如说你家要是烧秸秆,别的人就要制止你、去讲你,你做了不好的事情就会影响到别人。防控疫情这块,大家也是共同努力,互相宣传,包括外地流动人员的管控,也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副研究员樊佩佩认为,快速地实现以点带面、联防联控,彰显了细而密的江苏社区网格化管理在突发疫情面前的能效。

  “协调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联防联控,综合调度了像网格中心、物业管理,还有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这些尤其是在一些物业管理薄弱的小区,政府托管的那些保障房、经适房以及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居住区,它是我们防疫的重要布控点。”

  从人员的调配,到物资的分配,从信息的畅通,到政策的宣传,社区疫情防控措施既要做到一盘棋,也要抓重点。南京江宁区推出了精细化管理“点位长”负责制,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将全区小区、企业、楼宇等划分为12666个点位,将防控责任扎实落实,无死角、无盲点。

  南京建邺区茶亭社区则对重点人员建立了点对点管理,还给隔离人员提供跑腿代办服务。茶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蔡瑛瑛说:“每个小区都配备了我们的居民网格员,志愿者、居民还有党员。建立了一个居家观察人员的群,我们也会买菜给他们送上门。”

  樊佩佩认为,正是社区这种“点穴”式创新做法,为切断疫情扩散蔓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至3月3号24点,江苏连续14天确诊病例0新增。0的背后,就是一张“大数据网”。苏州有着860万外来人口,占到了全江苏省的近四成。随着复工进程陆续推进,当地一套“返苏预约登记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套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将“外防输入”的目标最大化实现。

  “这张图上就是整个我们‘苏城码’预约的态势图,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人员都在申请‘苏城码’往苏州来,现在我们这些数据,都是秒级响应,实时处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形成一个150万人员的基础库,其中的核心人员库将近52万,把这些重点人员信息下发到网格,通过‘四位一体’的工作组去进行核查。”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陈沁浩介绍说。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做法,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优势的一种体现。自疫情发生以来,江苏近30万名网格员主动投身防控一线,积极协助做好社区涉疫排查、便民服务、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在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筑牢了社区防控的坚固防线。

  “利用汇聚融合的各类涉疫的大数据资源,直接赋能基层一线网格防疫工作。基层社区它是作为全民防疫的第一道防线,在当前的防控中,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江苏已经形成了这种广覆盖、全要素、高智能、大联动的网格治理模式。进入常态化阶段以后,它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有力措施。”樊佩佩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