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平凡女性的抗疫故事 南京玄武区疾控中心“最佳拍档”

2020年03月02日 20:43:4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是一场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的战斗,全民战“疫”,“疫”不容辞,每一个人都是疾风勇士。

  背着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工作的“大姐大”

  王克芳是南京玄武区疾控中心慢病科信息组的“大姐”级人物,年近五十的她也是中心为数不多的主任医师之一。听说疫情防控信息组首发上阵的三位年轻姑娘,已经连续好几天奋战到凌晨三四点,她坐不住了,“我也算是在家过年了,明早我就过来,换她们歇歇。”除夕夜里主动请战。第二天大清早,她就悄悄地出现在办公室。组内调整分工后,她主要负责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关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排查和医学观察的协查函》及发送回函,填制编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情况登记表》。 不论多晚,一旦有病例被判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人,只要对方常住地址在南京玄武区内,她就要在第一时间准确追踪到此人,“控制疫情蔓延必须争分夺秒,只有我们掌握的数据精准可靠,才能为后续病例的发现确认提供参考依据。”

  最忙的时候,王克芳手上在管密切接触人数多达上百人,这近千个数据不容出现一丝差错,因为一个小疏忽就可能造成疫情错误研判。她深知自己肩上担子不轻,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连续二十多天日以继夜地工作。由于持续处于高度紧张的忙碌状态,王克芳旧疾复发,心脏频频出现早搏等异常状况,发作起来她常常眼前发黑,大汗漓淋。大家劝她赶紧回家休息,因为实在坚持不住,她暂时放下手头工作,请了半天假去了医院,当天下午,她又身背着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重返岗位。

  丈夫接受居家观察,为了不影响工作她住进办公室

  不过,王克芳有个最佳拍档李宁丽,她是去年才入职的新人,虽只是聘用人员,可她干起活来却毫不含糊。也正是那股子钻劲儿,她接手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屡屡获得“业界”好评。“为确保数据精准、及时,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点,像闹钟一样准时跟踪了解所有密切接触者的活动轨迹、体征信息,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汇总和分析,进行上报。”

  隔行如隔山,为了让自己迅速进入状态,在每天接听来电、填报数据的间隙,她反复研读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这本厚厚的防控方案被她翻来覆去、勾勾画画了好几轮,她的工作笔记本上也写满了各种关于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的要点提示。王克芳说,她现在已经离不开李宁丽的支持,最佳拍档用在她们身上特别合适。

  李宁丽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了,工作生活都在单位。同为医务工作者的丈夫不久前因为接诊了一名可疑病例,作为密切接触者,正在家接受居家医学观察!她一直没有回家,舍下同样需要关怀的爱人,只是为了使疫情防控工作不受影响,杜绝同事们的感染风险。夫妻俩只有在李宁丽每天结束工作,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通过微信视频传递对彼此的牵挂和鼓励。“相信他会谅解我的做法。他是医生,知道怎么照顾自己,生活方面不用担心。”谈到爱人,李宁丽虽然只是轻描淡写,但眼眶却有点发红。

  她们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她们平凡而忙碌的身影。然而,正是这些细小琐碎的温情和勇气,一点一点汇聚起来,消融着冬日的酷寒。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 杨威 张雨欣 通讯员 玄萱 徐千越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