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作者: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尤勇
地点:武汉市第一医院
日期:2020年2月27日
这个患者名叫高安康(化名),56岁。他说他抽了三十几年烟,烟瘾很大,所以慢慢有了肺气肿、肺大疱,平时稍微走得快一点就喘,受凉感冒之后也喘。2月初他发热了,很快就喘不上气,儿子把他送到医院,咽拭子新冠核酸阳性。他甚至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被谁传染的,因为他身边有很多人跟他一样感染了。2月12日,他住进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科23病区70床。

2月12日,也是我们医疗队组建的日子。我想,很多年之后我依然不会忘记那个夜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中枢神经像被注射了多巴胺一样兴奋难眠。我们经验丰富,我们意气风发,武汉需要我们,所以我们就来了。2020年2月13日南京-武汉的机票将是我们一生的荣耀。2月15日,我们正式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科22和23两个病区71位新冠肺炎患者,医疗队队长吴超副院长第一时间带领业务骨干进舱,对所有患者摸底查房,筛选出危重型、重型和高风险的患者。高安康就是我们接手的几个危重型患者之一。

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躺在床上喘,已经近乎在吸入纯氧,病情很严重。他的双肺几乎全白了,右侧肺大疱还占据了大部分胸腔,已经把他的心脏完全顶到了左边。更难的是,一旦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抢救时间窗非常有限,他猝死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怎么办?大家立即讨论他的治疗方案,南京鼓楼医院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在这里体现出了优势,一系列综合救治措施迅速有序地发挥着效力,两个小时后病人呼吸逐渐平静下来,顺利扛过这一关。第二天再看到他的时候,他说“好久没有这么舒服地睡觉了,谢谢你们!”“谢什么呀,看到你好一些,我们比你都开心呢!”

他知道自己病情很重,所以心理压力很大。他一急躁氧饱和度就会直线下降,需要很久才能慢慢升回来,所以我们换着法子劝他:“我们是从南京鼓楼医院来的,当年救治禽流感时是百分百治愈,你要相信我们。” “我今天把你的呼吸机压力和氧气浓度减了一些,你居然没感觉吗,太棒了!” “今天你的精神比昨天好多了,指标也比昨天有进步,一天一天积累,加油啊!”“新冠病毒是非常狡猾的,跟狡猾的敌人战斗就千万不能着急,要有耐心,对不对。”“最严重的阶段就是这一个星期,挺过去你就能好起来,我们一定会帮你挺过去!”

尽管这些天高安康的病情有点起色,但有个阴影一直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他的肺大疱什么时候会破?2月26日,我们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那天在我舱内查房结束回到驻地后不久,接到值班医生求助,高安康的氧饱和度突然急剧下降至50-60%,性命危在旦夕。挂下电话,我立即跟医疗组组长苗立云主任汇报,一致认为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的可能性极大,必须立即放胸管引流才能救命。我们一边联系护理组准备穿刺置管的器材,一边联系志愿者车辆,医疗队中的同济博士屈峰主任主动请缨当起了司机,将我们火速送到医院。因为不是换班的时间点,穿防护服的隔离区只有寥寥数人,这节省了很多时间。顾不上防护督导组的一再提醒,我用最快速度换好防护服冲进隔离区,此时高安康的状态还来得及!胸腔穿刺包已经准备就绪,但最大的问题是胸管没有内芯针!我怎么才能把一根软管子穿过坚韧的胸壁放进胸腔?瞬间我就感觉内层的洗手衣全部汗透了,防护镜也糊了。关键时刻,在创伤中心的一年历练救了我,我想到了可以用刀柄从侧孔置入替代内芯针!想到就做,经过两次置管尝试,明显的突破感传来,胸管置进去了!拔掉刀柄,连接水封瓶,随着一阵阵咕噜咕噜的气泡声响起,我抬起头看向监护仪,氧饱和度逐渐上升,75%,80%,85%,90%……成功了。
(此时胸管已安置到位,瓶子里面咕噜咕噜的气泡,说明引流的效果挺好的。)
有人比喻抢救危重病人就像跟死神抢人,谁的力气大谁就能赢。我部分认同这个比喻,因为付出必有回报。但同时,我也觉得这不只是个力气活,谁的力气能大过死神呢?医学发展至今,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力所能及,以及更多的力所不及。做到最好,不留遗憾!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张雨欣 通讯员/柳辉艳 编辑/徐金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