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作者:口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科 主管护师 王蕾 整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医学科 主治医师 周浩
地点:武汉体育中心
日期:2020年2月25日
今天我值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馆护理总责班,要负责所有2馆病人的护理工作:协调、领操、配餐、物资管理和分配……从上班一直忙到下班,直到下午一点多出舱。每个早班,为了能按时上班,我们5点就要起床;为了减少小便,甚至连水都不敢喝;因为赶时间,早餐都是草草进食。经过重重洗消关卡,换下早已湿透了的内穿衣,坐上回酒店的接驳车,我喝了些水润润快冒烟的嗓子,累得完全没有食欲,用最后那点力气拿出手机给家人报个平安。
“今天在抖音上看到你了,老同学,加油!”一条信息忽然弹了出来,是我大学同学从江苏发来的。我点开她分享的视频,真的是我,视频上写着“国家队的王蕾,希望你在武汉过得欢喜”,视频下面还有同学的寄语“听到以前睡觉呼呼的你,居然要靠吃安眠药入睡,心里一抽,心疼……”心里顿时涌入一股暖流,因为这位老同学,也因为发布这条视频的F区11床患者。
这时,脑海里突然闪过这条视频的来历。早上刚接完班,我就立刻前往各个病区巡视,关注重点交接的患者,当我走到F区的一角时,有几位患者正讨论着什么。 “哎,王蕾。”这时F11热情地朝我打了个招呼,我走过去,只见他正拿着手机拍摄,我有点害羞,但还是挥手回应到“哈喽!”“你在这边吃得好睡得好吗?”他问道,“挺好的,武汉人民也把我们照顾得挺好的。”我随口而出。“是吧,谢谢谢谢!那您是什么时候过来的?”“四号。”我回答。“四号就过来啦,那在这边还睡得习惯吗?”“还行,有时候睡得不好就吃点安眠药。”他有些吃惊地说道“啊,吃安眠药啊,辛苦辛苦!”“不辛苦,你们也加油加油!”我笑着答道。这轮“采访”来得有些猝不及防,我回答得也挺随意,如同和老友聊天。谁知道,这条短视频竟然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传到了家乡,还被关心我的人看到。
通过交流,我更加了解这位舱友。他的网名叫“猴塞雷”,住进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后,就一直用手机记录着舱内生活。一次偶然拍摄的作品,让一位远在江苏的父亲看到了“猴塞雷”的作品,并且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女儿瞒着父亲去了武汉,在前方医院做护士。这位父亲同样不想让女儿担心,一直假装不知道,但他多想看看女儿,于是就请“猴塞雷”多拍一点女儿工作的视频,哪怕只是看到她远远的背影也好。
从那以后,更多江苏网友关注了“猴塞雷”。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馆里工作的医护人员,大多来自江苏各地,很多江苏网友给他留言,希望能够看到自己的朋友、同事、爱人或是子女。自疫情发生以来,一批又一批医务工作者前往武汉支援,家中的亲友也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他们,每天盯着手机、电视,希望能看看他们的信息和身影,希望知道他们在武汉工作得怎么样,生活得怎么样。于是,这位F11舱友就开始根据各种请求,每天用手机记录下身边来来往往的医务人员,希望让他们的家人能够少一份担忧。

这就是我们特殊的“战地记者”,他用自己并不专业的镜头,记录下一个个背影,默默关注着我们!当然,我们舱内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志愿者,在与疾病斗争的同时发光发热,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战地记者F11”,感谢热情的武汉人,因为有你们,我们在这里真的很好!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张雨欣 通讯员/何雨田 编辑/徐金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