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夜以继日,投身战“疫”。为了让医护人员保持充沛的精力,第一批、第二批医护人员在持续奋战一个月后,陆续撤出隔离病区休整。荔枝新闻记者采访了休整区的两位护士,在过去的这720小时里,她们经历了哪些最难忘的事?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护士王闰从大年初一到了医院之后,就开始筹建隔离二区的病房。“我的第一个晚夜班,就收到了第一例病人。”
回忆隔离病房的工作,王闰认为最难的时候,“可能有一些腹泻或者之类的情况,大家都想一定要把这4个小时坚持下去,不然来回又要穿脱一次隔离衣。还有护目镜压着鼻梁,眼镜上面全是水蒸气,感觉护目镜脱下来的那一瞬间,特别轻松,全世界都是我的了。”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护士徐晶晶说:“ 像我们护士做静脉穿刺,手感非常重要,但是说实话,戴上三层手套,真的没有手感,一急一身都是汗,护目镜就容易起雾,那个时刻就感觉非常难。”
在隔离病区,徐晶晶错过了和奶奶的最后一面。她从小由奶奶带着长大,感情很深,在隔离病区工作时,奶奶突然发病中风。“因为这个情况没办法回去,没办法见她最后一面,心里还是挺遗憾的。我爸爸说过一句话,总要有人去,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所有人都不到一线去,那怎么办,总要有人去做这个事情。”
在隔离病房里,患者的理解,也是驱动她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徐晶晶说:“印象最深的一位出院病人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她手边也没什么东西,但是她把她的一点水果送到我们手里,觉得真的是最好的礼物。”
截至2月25日24时,南京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出院病例58例,随着病人减少,坚守一个月的48名医护人员陆续撤出隔离区。目前,他们在休养区隔离观察。
谈到隔离结束之后,最想做的事,王闰说:“就想好好补个觉,还有特别想回家。”
王闰的儿子今年两岁,丈夫也在抗疫一线。一个多月来,一家三口只能通过视频“见面”。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不管病人和他的家人,或者是我们跟我们的家人,希望大家都可以团圆在一起。”王闰说。
而徐晶晶想等疫情结束后,去奶奶的墓前祭奠。“我们医务人员绝大多数也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人,但是因为这个突发的疫情,给了我们一次不平凡的机会,让外界了解了我们这群人是怎么工作的。如果说有一个愿望的话,希望国泰民安,不要有这些疫情,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汪乐萍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