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精益求精,生活简简单单!同事家人眼中的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是酱紫的……

2020年02月26日 16:24:4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邱海波,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著名重症医学专家。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1月19日,作为“国字号”专家奔赴武汉,已在救治危重病人、指导疫情防控前线坚守一个多月。近日,邱海波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令各界振奋暖心。那么,在同事、家人眼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

  院长说:他是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灵魂人物

  滕皋军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他与邱海波都是中大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两人共事十多年了。滕皋军说,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飞速发展,从默默无闻跃升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科室,邱海波功不可没。

  “这个学科就是因他而建起来,因他而成立,因他而发展,因他而壮大。换句话说,如果几年前没有他,这个学科可能就没了,就不存在了。”滕皋军介绍,重症医学本不是一个独立学科,而是分散在各个学科里。作为中国第一位危重病医学博士,是邱海波将中大医院的重症医学做大做强,做成了独立学科。

  目前中大医院的“重症医学天团”已经初具规模——团队中的潘纯也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战斗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一线;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则担任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救治(专家组)组长,负责江苏医疗队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留守江苏,指导省内各家医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他们都是邱海波一手培养的博士生。

  “那么他是怎么把一个团队整体能做到这么强的?我想也是融合在多个方面,一个他对学生的全心培养,这是前提。第二,他对学生的要求向来是非常严格的,这一点在我们所有的研究生里面、学生里面,可能都非常清楚,包括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都知道邱院长在工作上是一丝不苟,非常严厉,出了问题是绝不留情的。”滕皋军说。

  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工作上一丝不苟,恰恰是对那些重症病患的生命负责。滕皋军介绍,邱海波经常把“医生就是临床医生”、“病人是盯出来的”这些话挂在嘴边,非常强调走到病人身边去,去了解病人的细微变化。因为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攸关生死。

  “有的医生要他去会诊一个病人,他根本就没有到病人身边去,就给了一些意见,或者通过电话交流,他认为这坚决不行!医生如果不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不在病人旁边,不跟病人有细微的沟通,是不能了解病情的。从这个细节上,也可以感觉到他对临床的细心程度。”滕皋军介绍。

中间为邱海波

  妻子说:已经习惯他的“出征”, 希望他身体棒棒的 

  从2003年抗击 “非典”,到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再到玉树地震、温州动车事故、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多年来,邱海波多次挺身而出,以超强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救命于危急险难之中。作为邱海波的妻子,中大医院病案室主任助理赵健对丈夫的“出征”已经习惯了。

邱海波的妻子赵健

  “只要有需要,他都是随时说出发就要出发的。因为他的职业就是要去救治病人,病人肯定永远是第一位的。”赵健说,这次邱海波作为“国字号”专家奔赴武汉是1月19日出发的,这一走,不仅错过了与家人的春节团聚,原计划的外出度假行程也只能取消。至于什么时候能回来,现在也仍是未知数。作为妻子,赵健当然会有担心。而邱海波选择的应对之道是,报喜不报忧,把在前方遇到的困难与艰辛都自己默默消化掉,这常常让赵健感到心疼。

  “大部分时间他不大会跟我说遇到的困难和难题的,我想他大部分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人,他不会把最坏的东西告诉我,因为他怕我担心。有一次我说,我前两天在电视里看,感觉你挺疲惫的,他说没有,我挺好的,那是拍的不好。”

中间为邱海波

  赵健说,邱海波虽然在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但对物质生活却几乎没有要求。衣服简简单单,吃饭简简单单,都可以。“尤其是对穿着方面一点要求都没有,基本上都是我给他置办的,只要颜色不太花哨就行了。”

  说起丈夫邱海波的日常点滴,赵健的话里流露着满满的自豪和甜蜜。她说,她会一直支持着丈夫。“支持是必须的,我会一直支持的。还是希望他做好防护,身体棒棒的,然后才能更好的战斗。”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曹勇 编辑/梁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