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第五批驰援武汉的163名医务人员中,邳州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刘玉尧是为数不多的60后。从夜半时分,接到指令的那一刻起,刘玉尧就热血沸腾,再也睡不着了。
这一去,千难万险; 这一去,山高水长。刘玉尧没有犹豫,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党员,作为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传染科副主任,作为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主任中医师,刘玉尧深深埋藏着中国士子精忠报国的炽热情怀。
驰援武汉,他是身先士卒的“先锋者”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自武汉向全国肆虐、蔓延。为尽快控制疫情,党中央号召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奔赴武汉疫区去支援。
刘玉尧作为医院的一名优秀党员,又是传染病专业,条件最符合,于是他两次主动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主动请缨出征。
2月12日晚上23:12,他和爱人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院医务处紧急电话通知:“第二批出征去武汉驰援,明早就动身,你愿意去吗?”刘玉尧当时没有任何犹豫,就把出征之事定了下来。他说:“我是科主任,又是党员,我觉得出于责任和担当,我是党员我先上”。
接完电话,他才告诉爱人他要去武汉。爱人也是医务人员,深知疫情的风险。迟疑了一下,说:“那就去吧,我支持你。”
话是这样说,说完就看到她躲在一旁落泪。第二天快要出发时,上小学的儿子紧紧抱住他依依不舍,五十多岁的汉子,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直面疫情,他是坚定信仰的“践行者”
医院此番出征一行17人,刘玉尧年龄最大,是公认的老大哥,又是党员。临行前,院党委郑重地推选他为赴武汉一行临时党小组长。院党委书记王进语重心长地交待他,“带好队、治好病、管好人,完完整整地去,一个不少地回。“”千斤重担,刘玉尧一一记下。
去时一路兴奋,也很轻松。但一踏上武汉的大地,那里空前紧张的氛围,严峻的疫情形势,人们脸上凝重的表情,甚至连空气中都带着消毒水的味道,让所有人心里都有莫名的紧张。
病毒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是隐形的“敌人”。刘玉尧心里也担心,不要把别人治好了,自己却“折”进去了。自己年过半百,乡下还有80多岁的老父亲,来武汉的事也没敢给他老人家说。家属在中医院工作,既要上白班、夜班,还要照顾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全国很多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冠”,有的已经光荣殉职了,想到这些,刘玉尧心里五味杂陈……但国家和人民需要,是硬核,是刚需,没有瞻前顾后,没有犹疑摇摆,武汉,我来了!
刘玉尧说,只有来的那晚,多想了点,有点儿女情长了。过了那晚,投入紧张而又忙碌的救治工作中,他和他的战友们反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胡思乱想了。他说,疫情当前,我们唯有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与队友、病患守望相助,勇往直前,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胜出。
战胜疫情,他是勇挑重担的“无畏者”
进入病区后,刘玉尧和他的战友们每天被忙碌和感动充满。工作风险、繁忙、劳累自不必说,但武汉人的乐观、坚强、感恩,更时时感染和激励着他们。
有一位老太太,80岁了,感染了“新冠”。可能是情绪不好,不愿意吸氧。这边护士刚给她接好,她转头就拿掉了,这样反复多次,很耽误治疗时间。其中有位护士,灵机一动,在A4纸上写下:“阿姨,您一定会好的。我们是江苏邳州的,一起加油。”老太太看完点了下头,轻轻地把氧吸上了,很快血氧饱和度从87%上升到了96%。那一刻,刘玉尧说很有成就感。
在武汉,收治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区的,基本都是明确诊断的新冠病人,核酸阳性率高,有的还有感染、心肌炎等并发症。因此,救治的过程很艰辛,也很凶险。
每天上班前,为了节省防护服,刘玉尧不敢喝水,尽量少吃东西。身体的消耗、煎熬,非亲历者难以体会。值班时,大家互相鼓励、打气,在防护服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单位,时时提醒自己,我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大家都在看着我,我还有团队、有单位、有家人,我为团队而战,为国家而战, 为人民而战。忙忙碌碌中,刘玉尧和他的战友们在武汉已度过了十个日夜。
“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武汉,已是一座血浓于水的城市,刘玉尧和他的战友们依然在战斗,相信樱花烂漫时,也就是他们凯旋回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