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凌晨,直到四点,潘寅兵在医院的工作才告一段落,回到宾馆准备休息时,想到今天是女儿桐桐的生日,潘寅兵赶在睡前给女儿发出了祝福,“桐桐,生日快乐!”他希望女儿早上一睁开眼就能得到爸爸的祝福。
来到武汉后,女儿总在关心和鼓舞他。每天工作结束后,想到女儿,看到女儿发来的微信“加油奥利给爸爸!”“注意安全哦,爸爸!”“平安归来!”“女儿永远爱你!”……潘寅兵心里就很温暖。
春节一家人回宁夏外婆家过年,大年初二,还在宁夏的潘寅兵就给麻醉科党总支蒋秀红书记发了信息,“蒋书记,我明天下午五点回南京,听候调遣。” 作为一个医生,武汉疫情严峻,他知道下面将是一场恶战,心里早做好了去武汉抗“疫”的准备,“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第一个接受安排。”他说。
2月13日出发那天一切非常仓促,夜里两点钟接到信息,潘寅兵立即起身准备行李, 四五点钟才把东西收拾完毕。第二天上午的专家门诊按时上完,12点钟就带着行李和大部队集合,208人的医疗队在医院领导声声叮嘱和科室同仁们的无尽关心中浩浩荡荡出发了。飞机傍晚到达武汉,等把大批大批的行李和物资搬运完,一切安顿好后,已经是2月14号深夜两点了。
“祝生日快乐!把自己照顾好,我们期待早日凯旋!”14日早上,潘寅兵接到妈妈发给他的信息,才想起来这天是自己的生日,但因为太忙,他只能简短回复。
“方便电话吗?” 两天后,没有接到儿子任何信息的妈妈小心翼翼地发来了信息,仍然没有得到回复 。“几天没联系了,不知你那边的情况怎样,十分挂念你!”妈妈只是想知道儿子的情况,“给我们报个平安就行了。”让妈妈这么担心,潘寅兵心里有点难过。
可是妈妈怎么能不担心,半年前,潘寅兵才做了一个肺部小结节的手术。还处于术后恢复期,他就积极报名驰援武汉,“你去年才做的手术,你能不能去?能扛得下来吗?不要勉强!”出发前,组织上也非常关心,科室的领导也很担心这一点。可潘寅兵信心满满,“我知道我的身体状况还是可以的,没有任何问题。”
隔离舱里面的医务人员体力消耗非常大。潘寅兵上次一个夜班出舱时,全身大汗淋漓,回到驻地已经是夜里两三点钟。他还记得,15号晚,武汉下了雪,深夜的城市空空荡荡,四处都充满了凉意。不过,第二天阳光普照,天气晴朗,也给人心里带来阳光。事实上,武汉的情况正在不断地改善,随着医疗队的不断努力,工作的不断改进,整个武汉疫情形势都在一点点地向好发展。
潘寅兵他们的工作任务更多的是关注患者治疗,同时密切留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积极干预。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潘寅兵发现,多关心病人,和他们多沟通交流,病人的感受就会好很多。
有好几天,潘寅兵一进舱,有个病人就要找他诉说,一天半夜一点钟左右,病人再次忧心忡忡地对他说,“我喘气喘不过来。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很不舒服。”
潘寅兵明白,病人已经好几天没有对外交流,心里自然会有种种不适,甚至产生恐惧。潘寅兵安抚他,让他回到自己的病房,给他接上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你看,你的各项指征都是好的,没有问题,放心睡觉吧!”潘寅兵为他进行心理疏导后,病人也慢慢地放下了心。
来武汉近十天了,队员们经过“紧张备战”到“熟悉战场”,正有序地向“重症新冠肺炎”的救治迈进,现在的医疗工作要强化的是治疗的有效化和治疗的强化性。这是一场攻坚战,考验的是队员们的能力和勇气,历练的是大家的本领和胆魄。
“母校的慰问信来了!” 21日,潘寅兵第一时间收到《南京医学大学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的慰问信》,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思绪万千。他还没来得及打开手机页面仔细阅读,就匆匆离开驻地向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进发。夜里两点离开“新冠肺炎”的隔离病房,迈着略带疲惫的脚步走出缓冲区,摘下N95防护口罩,顿时觉得呼吸顺畅了许多。更换完湿透的手术衣裤,快速离开了医院。
雨后初春的深夜带有寒意,潘寅兵在回驻地的路上打开并浏览完母校的慰问信,他想起了24年前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之后又在母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与母校结下的不解之缘。
读着《慰问信》,潘寅兵此时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后方的强大,他们的背后不光有同事和朋友,更有单位和母校,还有一个14亿人的中国。强大的后方让他们放下所有包袱,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潘寅兵还写下了自己的心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困难是暂时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清晰的希望,让我们坚定了取得胜利的信心,“新冠肺炎”战役的胜利终将属于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