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疫情防控决战决胜的主战场,重症监护室则是病人最后的生还希望。为了守护病人的生命,白衣战士不畏艰险,与死神迎面决斗,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贾凌,就是来自江苏奋战在武汉一线的“敢死队长。
贾凌医师来自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大年初一出征,目前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担任重症组组长。2月22号上午,贾凌已经忘了自己来了多久,他第一次翻看手机日历后说,“噢,第28天了。”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了20名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战斗了28天,贾凌熟悉每个病人,他更熟悉病毒的残忍:肺功能损伤后,危重症病人往往有种清醒的窒息感。“这些病人很清醒,但就是低氧,低得很厉害。我们正常人含氧量低于90或80,人就昏过去了,大脑供血不足。但这些病人,含氧量低于60仍然有意识,但是会感觉憋得无法喘气。”贾凌说。
插管,让病人能呼吸,人就有活下去的希望。但最有效的办法却是最危险的操作。因为,插管时病毒迎面而来。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靠得近才能插得准,必须向前。“你不靠近他你怎么看得见呢?因为口腔就这么大,越近视野就越开阔,越能看清。所以说,病人的口腔、气道成一条直线就对着我的脸,一咳嗽可能就会喷溅出来,我会感觉整个面屏有一层雾出来。”贾凌回忆。
有人把插管组比喻成敢死队,组长贾凌就像敢死队长,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他冲锋在前,敢干却不蛮干。昏迷中的病人呼吸管意外脱落,正在查房的贾凌来不及换手术服装便冲上前去,凭借着过硬的本领和科学防护知识,半分钟救人一命;另一个女病人人工呼吸管堵了,生命指标急剧下降,痰液模糊了面罩,贾凌犹如蒙着眼睛将病人从死神手中夺回。
“监护仪的声音,让人听了很紧张,似乎就是生命正在你手中流逝。我凭借着千百次的经验,放手一搏,插进去了!慢慢的监护仪的指标变成70、变成80、又变成90,病人救回来了。我放松了,真的浑身是汗。”
近一个月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有20位危重病人转危为安。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重症组组长贾凌说,在重症监护室内,只有医护人员守在病人身边,他们既是专业人士,也是“亲人”。“他们看着我们的时候,眼神里都是对生的渴望,我们要守护这份渴望!”
被救活的女病人给家人报平安
一名转危为安的女病人这样向家人报平安:“感谢这些白衣天使陪伴了我这么多天,我非常感谢他们,有他们在我还能放弃吗?那就对不起他们了!儿子,他们是亲人,是我的大恩人,以后你们走出社会也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答社会!”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陈军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