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白衣天使化身白衣战士,逆行而上,与病魔殊死搏斗。在湖北黄石中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医疗队的队员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
医疗护士长史志雪
“在我们医院对口支援的病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主要以重症和危重症为主,治疗和护理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忍受着防护服和口罩带来的憋闷不适,在巨大压力和危险之下冲锋陷阵,只为挽救更多生命。”在护士长史志雪眼里,队员们个个都是“拼命三郎”。
下了班最大的愿望是喝饱水
医疗队员郭晓伟
队员郭晓伟和余乐抵达黄石后,被安排在黄石中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提起最近一次夜班经历,她俩不约而同用惊险忙碌来形容。“刚交班就碰到了一位心跳骤停的患者,我们在调整患者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和医生轮番为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身着厚厚的防护装备,连走路都有困难,还要将每个按压动作做到位,并非易事。经过不懈努力,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她俩这才发现自己手臂酸痛不已,浑身湿透。
刚想喘口气,病区又转来了一名需要抢救的危重症患者。身为病区护理小组组长,郭晓伟没有丝毫犹豫,和余乐又投入了新一轮与死神的搏斗。“当时患者气喘得很厉害,大汗淋漓,血氧掉到了40%。鉴于患者的危急状况,需要立即气管插管。”郭晓伟介绍说,由于患者气道完全开放,在操作时飞沫容易喷溅,气管插管在所有操作中风险最大,然而容不得迟疑,救命要紧。
医护人员一边不停地挤压呼吸球囊辅助通气,一边安抚患者,缓解他焦虑的情绪,等血氧恢复正常立即气管插管。余乐负责准备插管所需物品和设备,郭晓伟则在一旁协助医生开放气道、插管和吸痰,不到15分钟,患者缺氧症状就得到缓解。从晚上7点上班,到子夜12点下班,5个小时高强度工作后,两人早已疲惫不堪。
医疗队员余乐
“由于工作时间严重限水,加之体能消耗量极大,每天下了班,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喝饱水。”电话那头,余乐笑着说。
身着厚重防护服 每天还要背40多斤重的消毒器
身体素质好,经验比较丰富,男护士王任重作为ICU病区护理小组的组长之一,承担着众多职责。
医疗队员王任重
每次交班后,他都要仔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重点关注危重患者的护理,帮助同事们解决血滤患者治疗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还要负责床边仪器、护目镜、面屏等医疗设备的消杀和整个病区的清洁工作。为了尽可能提高消杀工作效率,王任重将40多斤重的消毒喷雾器背在了身上。
一个班次下来,四层鞋套磨坏了三层
由于疫情的特殊性,家属无法探望和照料新冠肺炎患者。护士们除了日常治疗护理外,还要兼顾患者生活起居,工作压力着实不小。队员徐婷婷所在病区,患者病情都较重,每个指标的变化都关系患者安危,需要密切关注。
2月20日,徐婷婷为患者挂水时,发现其血氧饱和度只有88%,而交班时脉氧在90%以上。眼看监护仪上指数在不断下降,患者逐渐出现气急、气喘等症状,情况危急,她立即联系当班医生。可医生刚结束查房,再次进入隔离病房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而患者病情变化太快。为了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和当班医生商量后,她决定通过手机视频连线实施抢救。在医生指导下,她熟练地操作呼吸机,调整好各项参数。很快患者血氧升至95%,心率、呼吸、血压等也随之好转。
医疗队员徐婷婷
“一个班次下来,走路太多,四层鞋套磨坏了三层,手套也因为打针挂水撕胶带,经常不小心被拉掉一块。”但为了让患者得到精心治疗,徐婷婷认为这些都值得。
用生命护佑生命,用热血共筑长城,相信我们终将会战胜疫情,迎来阳光明媚的春日。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朱妍 通讯员/孙茜 编辑/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