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重要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教授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参与抗疫战斗,担负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等多项工作,始终战斗在武汉抗疫最前线,迄今一月有余。今天的《我是党员我先上》,带您认识妙手仁心的邱海波。
邱海波教授是全国著名的重症医学专家,来到武汉之后,他接手负责巡查武汉定点收治重症患者医院的救治情况,与国家专家组专家一道会商、讨论、研判,给出重症治疗工作专业的指导意见和应对良策,并迅速统筹协调武汉地区重症病人抢救等重要工作。
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说:“包括大医院、重症收治医院以及其他的区医院,我们对这些病人进行巡诊,指导重症病人和危重病人的规范治疗,以及怎么去关口前移,怎么去把普通性的病人不要变成重症,把重症的病人不要变成危重症,那么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任务。”
邱教授告诉记者,目前重症和危重患者里老年人的比例比较高,有基础病例的比较多,这些患者耐受低氧的程度较低,他们也成为目前重症救治的难点和重点。
邱海波说:“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这样的病人,我们一天有4次到6次去观察血养饱和度,看他的呼吸的程度,问他有没有胸闷的症状,所以我们通过早期地去筛查,让这些普通型的甚至是轻型的目标人群更早地治疗。”
重症收治医院是“前线中的前线”,在到达武汉的一个月时间里,邱海波教授一头扎进最危险的重症病房,每天都查房,观察记录患者们的治疗反应。重症救治就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越是艰险越向前,从非典救治到汶川地震,每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身为党员的他,都是第一时间踏进“主战场”,冲到“最前线”。
邱海波说:“医生从来都叫做临床医生。你只有看了病人才知道这个疾病的特点,尤其是重病人。医生护士要在床边盯病人,你不盯病人,重病人是出不来的。”
谈起当前武汉战况,邱海波也告诉记者两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一是从整体讲,目前床位基本满足病人需要,基本应收尽收;二是数据统计显示,新感染病人重症和危重症比例减少了。
邱海波说:“这些重症病人或者病人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进入康复,现在大多数的危重病人经过治疗,其实是能够把管子拔了,能够把呼吸机撤掉,然后转出ICU。多数病人还是能出来的。”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思翔 贾威 郑凌 魏玉卿 杨帆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