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伊始,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在全国打响。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两山”医院的顺利建成和投入运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而在这惊人的速度背后,有一群江苏建筑业的精兵强将,他们从江苏的各个城市出发,秉承铁军精神,一路向西,为“两山”医院的建设贡献了江苏力量。
微信计步的小秘密
刘珉辰是无锡恒隆二期工程负责人,曾负责马尔代夫胡鲁马二期3800套住宅工程。在接到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通知后,为了不让年迈父母担心,他只与妻子商量了下,就第一时间背上行囊赶赴项目现场。2月7日,正在雷神山医院工地忙碌的他,突然收到母亲的微信电话:“你微信每天两万步以上,你在家隔离都干啥呢?”“跑步锻炼身体呢!”刘珉辰找处安静的地方给母亲撒了个“谎”。“疫情面前,来不及害怕,唯有一路向前,多做一点是一点!”他如此说道。
同样选择向家人“善意隐瞒”的还有24岁的吴越。1月31日,吴越拿着公司火神山指挥部开的介绍信,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通关过卡到了建设现场。在他负责的2#病房楼3、4区域,他每天带着4个班组约100号工人投身施工任务,争分夺秒地抢出工作面来。吴越天天扑在泥泞的工地现场,每日步数“3W+”,“居家隔离”期间如此惊人的步数也被他“巧妙”地推给了“客厅健身”。
精兵强将坐镇“两山”
把最强的人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已经入行建筑业19年的伍刚,是名副其实的工程“老将”。在“两山”现场的8个日夜,他所属的施工小组承担着火神山医院2#、4#病房区、雷神山医院3工区的建设任务。进场即战斗,伍刚丝毫不敢有所松懈。紧锣密鼓的施工任务和环环相扣的各道工序,变成了二十四小时“白加黑”不间断施工的刚性要求。对伍刚来说,白班15个小时,夜班通宵达旦,已是家常便饭。“‘两山’战役,刻骨铭心!疫情肆虐,只希望医院早日建成,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与时间赛跑,与疫情竞速,成了他最生动的写照。
曾参加过武汉中心、天津117超高层重点项目技术工作的付国,在看到公司发出召集令后,第一时间报了名。2月2日上午,“两山”医院指挥部来电,付国被分配至项目维保小组工作。付国当天抵达现场,带领安装门锁小组的8人“小分队”,担负起两座医院所有门锁的安装、调试、检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多专业交叉施工影响,整个现场锁具损坏较多。付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小组的8名成员立下“军令状”,务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他的带领下,“小分队”成员昼夜兼程,用时6天半,完成了“两山”医院1500把锁具的安装维修工作,所有锁具至少巡检5遍以上,确保达到使用要求!而一把把不起眼的锁具,也为“战疫”前方的白衣天使、入院病人加上了一道“保护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偌大的“两山”建设、紧迫的施工任务,对资源供应保障提出了极高要求。疫情爆发后,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徐州区域负责人邓贵海任物资资源组组长,肩负起资源保供的重大使命。由于现场物资供应没有“缓冲时间”,他第一时间建立资源库,缩短采购流程。在主材供应方面,采取“饱和供应”的组合拳策略。同时,以服务工区为中心,统一调度、及时协调,做到快速反应、有效保障,圆满完成了保供任务。在建设“两山”医院的一个星期里,他累计休息不到20小时,没睡过一个好觉,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责无旁贷!”
(通讯员 黄蔚 马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