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报记者战疫手记丨战疫一线,病毒让我们看到了爱

2020年02月20日 21:35:4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八方驰援,披甲赴荆楚,决战湖北。江苏广电总台也派出精锐采编团队逆行出征,奔赴湖北武汉和黄石一线采访。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记录是媒体的责任。即日起,荔枝新闻推出《荔枝特报记者战疫手记 》,由一线记者以他们个人视角,与您分享亲历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并肩战疫,共待春暖。

  (本期记者:梁振华)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广播新闻部记者,总台赴湖北报道团成员。中宣部第一批“组团式”援藏人才,编著《寻找身边的故事——社会新闻采访教程》,曾参与响水天嘉宜化工厂爆炸、马航失联等重大报道。一个有温度、害怕秃顶的90后记者。

— — — — — — — — — —

  “谢谢你们哦,谢谢你们江苏。”

  “你们江苏真的好团结,太感谢你们江苏了。”

  这是我在今天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两句话。

  “不用谢我,大家要谢的是那些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这也是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今天凌晨5点多,我被一通电话给惊醒,用“吓醒”这个词,我觉得恰到好处,因为在黄石采访报道的这些日子,我们黄石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不能关机,也不能设置静音和震动。被“吓醒”时心跳加速,生怕出了什么事或是迟到错过了什么重要采访。

  接了电话,是昨天联系采访的一位从南京来黄石运输物资的司机,他迷路了,能听得出来他很着急。我耐心跟他解释,由于现在处于疫情非常时期,手机导航上标注的“封路”,软件都会“智能”地选择更换路线,拿着通行证自己看地图走就好了。我问司机,这个特殊时期你还来湖北送货,不怕吗?他很果断地回答我说,不怕啊!看到大家都在为湖北做贡献,我也要为社会出一份力量!

  上午8点半,司机将捐赠物资运到了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本部驻地,是一辆冷链车,里面装着10000个大肉包和3000只盐水鸭,还有江苏的大米,看着这些物资,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

  这些来自“家乡的味道”,都是江苏的企业向江苏医疗队捐赠的,真的是做到了“实力宠爱”,把每一位医务人员当做“娇妻”来“宠爱”。打个比方,这就像老婆经常会撒娇说,我想吃什么好吃的,老公二话不说就从外地买了回来,而且一买就是一万个的那种。

  中午10点,我一个人驱车前往黄石有色医院,院长王文炳看到我过来,十分热情,还没说两句,就要给我“送礼”,5个口罩,可以看出黄石市民对我们江苏人民有多么厚爱了吧。

  黄石有色医院目前共有226例新冠肺炎患者,今天又有13名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出院,这家医院已经连续3天出院人数在10人以上,昨天22人,前天10人,仅3天的出院患者就有45人,这个数字是非常令人振奋的。

  我采访的第一位痊愈患者,是一名70岁的女士。她嗓门很大,能感受得到她真的恢复差不多了。面对采访,她双手合十不停地感谢医生、护士。

  另一名中年女士,姓汤,她看起来就没那么开心了。她告诉我,虽然出院了,但是回到家里只有她自己一个人。他们一家三口都感染上了新冠,丈夫和儿子现在还在住院。儿子在武汉定居、工作,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俩也能够和她一样,痊愈出院,“希望武汉快快好起来,我要去武汉和儿子一起生活”。

  尽管如此,汤女士在感谢医务人员时,眼睛里还是闪烁着泪光。“我来医院的时候真的以为我自己过不去了,但是在他们的照顾下,我每一天都在好转。”

  结束采访后,负责消杀的医院工作人员对我说,我来给你做个消杀吧,然后对着我就是“一顿喷”,显然他是专业的,他让我把双脚抬起来,连鞋底都不放过。

  在聊天过程中,他反复多次地对江苏、对江苏人民表示感谢。这不禁让我想起2月18日,第一天进入湖北境内时,我们的车子途经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黄黄支队第三大队,当地几位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湖北高速路政工作人员,刚劲有力地将手举起 ,向我们献上了进入湖北后的第一个“敬礼”!彼时,我们已经能深刻地感受到了湖北人民对于每一位“逆行者”的尊敬和感激,而我们也深深地被他们所感动着。

  我们记者冲在前线,“大家”也把“小家”关照得好好的,让我们这些冲在一线的媒体人员能够无后顾之忧,做好前方采访报道工作,承担起媒体的责任。我们的部门总监和办公室主任,两个男人“背着”我们,向我们的家里人打了电话,发了短信,内容十分暖心,一字一句的都是对员工的爱。而在我与我父亲的视频聊天中,我问他为什么不反对我来疫区,他说:“假如单位要是组织派你去的话,你也是党员,你应该冲在前面”。

  我们正处在疫情的阴霾中,可是生活中的这些爱,就是照亮我们世界的明灯,更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我们都要心怀美好,为身边的人多送去一点希望和美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祝福中国,祝福黄石。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