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前行共赴时艰 江苏文艺工作者在行动

2020年02月19日 17:56:2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鼓舞抗“疫”斗志,坚定抗“疫”信心。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全省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也积极加入到战斗中来。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创作出数百幅作品,以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插画、水彩画、漫画、速写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讴歌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者,用心用情用功书写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新时代的英雄战歌。

  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带头创作了一系列《战疫日记》速写作品。“面对疫情,需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而在这个精神层面的战场上,文艺工作者们必须挺起脊梁站上去。” 他号召全省美术工作者们一起行动起来。

    周京新《抗疫日记》

  

  周京新《抗疫日记》2

  周京新《抗疫日记》3

  周京新《抗疫日记》4

  周京新《抗疫日记》5 

  这些极具现场感与实效性的速写作品,几乎是周京新在感动下“刹那间“完成的。“那些坚守在抗疫最一线的普通工作者们,他们特别感动我。他们用生命在守护生命,这是要有勇气的。”他说选择速写,是因为这是最及时最直接反映心中情感的方式。这些作品里,线条时而刚劲明快,时而沉厚凝重,在这些时光交错的线条中,让人看到了确保城市干净整洁的环卫工人们,看到了给每个家庭送去生活补给的快递小哥们,看到了在防控重要路段查询登记测温的警察们,也看到了冲在一线采访战疫新闻的记者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是要靠所有平凡而勇敢的坚守者们一起努力,才能获得最终胜利,而作品,将这些平凡却发光的面孔一一记录下来。

  而像这样有担当、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美术作品,每天都在江苏各地涌现。

  胡宁娜《抗疫图》1

  江苏省美协副主席胡宁娜创作的《战疫图》中,一边是冠状病毒,一边是勇敢的逆行者们,一场激烈的厮杀正在无声的进行中。她告诉记者,在疫情出现后,专家医生,护理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纷纷逆行而上,瞬间她的脑海里定格在了一片片口罩和面罩的救援队伍群体上,于是她闭门思索,如何表示救援人员的仁心大爱,三天的时间,一鼓作气从墨稿到正稿。凭着初点的情绪,坚持保持贯穿到盖章为止,胡宁娜把所有人内心对逆行者们真实的感动完整地画出来了!

  徐惠泉《抗疫日志》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本战疫日记。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同样用速写的方式,创作了他心里的《战疫日记》。此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十四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抗疫战斗悲壮地进行着。他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身居斗室经历这场大战役,每时每刻心系疫区、心系武汉,密切关注防控疫情阻击战的进展情况。而每天的疫情通报,医务人员在第一线的拚博,小人物的努力,总有一些故事让他动容,于是他用画笔开始作一些记录。“记录是为了铭记,为了不忘却。愿明天会更好!”这是他书写之心。

  佘玉奇《青松品质 英雄气概》

  佘玉奇创作的《青松品质 英雄气概》系列画作,画尽了劲松姿态,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们,他们正是吟风的劲草,傲雪的青松,报春的使者,作者以松寄情,表达了对逆行者们的崇敬、赞叹之情,也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前线的勇士们,我们等待你们凯旋归来!

  华振明《息一会儿》

  油画家华振明在《息一会儿》中描画了冲锋一线的武汉医护人员相互依偎休息一会儿的瞬间。在现实的武汉一线,这些医护工作者们,有的已经连续奋战几天几夜,有的生病了也不肯下火线,有的体力不支了就躺在医院地板上眯一会儿。再艰苦,再危险,他们都不曾退缩,只为用他们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构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你们辛苦了,请务必照顾好自己!

  桑建国《送别》

   桑建国的《送别》则再现了即将驰援武汉的青年医生和女友拥别的温情那一刻,恋人间的不舍与爱意,展现的淋漓尽致。它提醒着我们,这群美丽的逆行者,临行前,他们也是父亲、母亲、女儿、儿子、爱人,他们也有家和牵挂,但此刻,背上行囊的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战疫第一线。

  刘毅《战疫情·乡村疫情防控员》

  刘毅的《战疫情·乡村疫情防控员》系列,则从一个特别的视角,展现了战疫的另一个重要战场——农村。在各地,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部署,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也有条不紊的展开,画面中的村广播喇叭,正是网络里大家热议的“应急广播村村响”现象,这些喇叭不仅将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到每户,更将大家众志成城阻断病毒的决心传递开来,而村民们也是自觉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共同筑牢了抗击疫情的乡村堡垒。


盖茂森《驰骋生命》

  80岁高龄的画家盖茂森,因为在三亚度假而滞留当地,所以没有带足工具和纸张,但创作的愿望让他克服困难,几易其稿创作了《驰骋生命》,星空之下,画面中一辆辆运输战疫物资的车辆,正疾驰在汉江桥面,向疫区挺进,来自全国各地的驰援,不仅对于武汉人民,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信心的传递车辆上加油鼓劲的标语非常显目,这抹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是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底色。这抹中国红,是这些最美逆行者无声的宣誓:定不辱使命、胜利归来!

  前方的白衣天使,他们在生命线上抢救患者,后方的艺术工作者们,他们用画笔凝聚最广泛的战斗力!不管是何种方式投入战斗,都拥有着同样的爱,一个是对职责的热爱,一个是对生命的热爱。一直对艺术创作纯度有着极致追求的周京新,针对“战疫“创作也提出了自己的原则性,“面对疫情,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不仅仅是一幅作品,更是一首战歌,因此要坚决杜绝一切消费国难、恶意炒作的私心行为。”针对各地美术工作者的投稿,省美协、省国画院都会在线上组织专家观摩、评审,挑选出精品力作呈现给大家。 

  用艺术来记录历史、记录疫情、凝聚力量,是抗疫之需,也是历史之需。在战疫的文化软实力彰显上,文艺工作者怎样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参与“战疫”,如何推出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抚慰创伤,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如何书写时代英雄、留下历史正气,这支文艺苏军正在用行动给出答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