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黄石|新记录!他们在一天内与病毒“交手”362次

2020年02月19日 16:09:4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戚博戚博,第一批的样本马上提取完了,把第二批的提取试剂给我们送进来吧?”

  “好的好的,我们马上放到传递窗里。”

  “收到收到。”

  这是江苏援黄石应急检验队员戚宇华博士,在实验室准备区,隔着传递窗用对讲机和核心区内的陈强及黎俊宏进行交流。此时才上午九点出头,而检验队员们已经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和隔离衣,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面屏,套着双层医用手套,进入实验室工作半个多小时了。

  “蛋白酶和助沉剂已经加好了,试剂盒上也编了号了……”正在配制试剂的队员丁咏霞将加完裂解液的核酸提取试剂盒递给了传递窗前的戚博士。

  转身传递完试剂后,戚博士介绍道:“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验工作的实验室至少要求生物安全等级二级以上,实验区域共分3块。现在我们所在的是洁净的准备区,隔壁的是最危险的核心区,再往后就是一个分析区。核心区是个‘绝对的禁区’,一定要按照三级防护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设备才能进入。”

  核酸检测是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从样本处理、核酸提取、试剂配制、上机检测到最后结果分析至少用时6个小时。从标本运输箱打开的那一刻起,到整个实验结束完成消毒清洁工作,检测人员需要至少耗费6个小时的时间与病毒“近身”博弈。

  其中的核酸提取环节,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一步。因为检验队员们要直接面对从病人身上采集的咽拭子样本。开盖,加样,裂解,上机……每一步操作都可能会带来气溶胶。如果不注意用力过猛,每一次开盖都相当于有个病人在你面前咳嗽一次。可以说每一个样品都意味着一次风险,因此所有的动作都必须小心翼翼、全神贯注。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对每个病人而言至关重要,必须慎之又慎,需检验人员多人核对无误之后才会上报检测结果。如果某份是阳性或者疑似,则需要更换试剂再进行复核检测,整个流程全部重复操作一次。

  来到扩增分析区,队员邓秀英正在调试着仪器,为样品的上机检测设定着程序。“这一步就是整个检测环节的最后一步,等他们提取完核酸,加完样品,再封好96孔板后,就放到这台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检测。”停顿了一下,她又补充道:“这台机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把含量极少的病毒信号放大到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水平,这样就能检测到病毒的存在了。”扩增分析区里三台仪器正在待机等待检测,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夹里,一个个存放着检测结果的数据文件按日期编号命名得整整齐齐,以备复查结果。仔细看了看,显示着密密麻麻的荧光曲线的文件,每天至少都有2到3个。

  实验结束后,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而这样的实验,队员们每天至少要做三次。从实验室走出来,陈强和黎俊宏浑身都被汗水浸透,脸上布满了口罩的压痕和淤青。

  黎俊宏说:“来到黄石后,我们就和当地的同事们一道,完成了实验流程、质量控制、人员搭配、收样登记、试剂准备、检验操作、医疗废物处理以及结果记录等各环节的梳理工作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通过不断地改进方法与流程,目前黄石疾控的日均检测量在150份左右,较之前提高了4~5倍。”

  陈强补充道:“到今天为止,经我们手检验的标本已经有2000多份了。我们虽是检验队员,但在这我们什么都要做。开展生物安全和检测技术培训的时候,我们可以当个兼职老师;安装调试捐赠的新仪器的时候,我们又像个业余的工程师;外出为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采样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当半个医生……”

  来到检验队伍们的驻地办公室,检验组组长郭宏雄此时正在撰写工作报告,他说:“目前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知,开展社区大排查工作,要求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这也意味着湖北保卫战发起了总攻!这几天我们每天收到的密切接触者样本极大地增加,平均一天要检测200~300份样本。昨天算是目前为止标本数量最多的一次,我们全天一共检测了362份标本,又创下了一个记录。现在大家每天基本上是早上七点起床,晚上11点返回宾馆的711工作模式。有时候碰到危重病例的样本急需检测结果,还要有队员连夜进行检测,睡在办公室里。”

  一线医护人员在努力减少病例“存量”,疾控人正是在努力控制病例“增量”。安危与责任,疾控人选择后者;家庭与疫情,疾控人选择逆行!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