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陈定宁是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街道长干里社区的老社工,今年2月8号,已经过完50岁生日的她,本该正式退休了。但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就一直坚守岗位,还主动申请加入医学观察点工作。这位退休不离岗的老同志,也成了基层抗击疫情团队中的一根"定海神针"。
这里就是陈定宁目前的工作场所,南京市秦淮区的一处医学观察点。在这里居住的主要是来自湖北、浙江温州、安徽、江西、宁夏等地的返程复工人员。在医学观察期间,他们不能外出,一日三餐、生活补给都由专人负责,陈定宁就是负责人之一。中午12点,清点完送餐数量后,她便开始穿防护装备。她说,酒店每天都会消杀两遍,但自身防护依然很重要。“我觉得我是在第一线,第一个跟他们接触的,如果我自己被感染上了,其他人可能都要被隔离,所以我要先保护好我自己,才能保护好其他的人。”
目前,这处医学观察点里还有38名客人,分别住在3楼和4楼。陈定宁把餐放在房间外,会喊一句:“308,中饭到了,请拿一下!”,与医学观察人员不见面。除了统一的配餐,有些客人还会要求定一些外卖。对于这类需求,陈定宁都会尽量满足。为准确送达,她每天都会手写一份送餐表,送餐过程中还会不停地仔细核对。陈定宁说,医学观察点入住的高峰期,她和同事一天要送餐80多份。忙碌之后,她的手上、头上全是汗水。
在进驻医学观察点前,陈定宁一直从事社区网格员的工作,大年三十那天,她就走访了122户家庭,劝返准备外出的居民60多人。今年2月8号,陈定宁迎来了自己50岁的生日,也是她正式退休的日子。但她坚定地告诉身边的家人和同事,疫情不退,就要继续坚守在岗位上。
“退休了,我的责任还在,至少我作为一个志愿者,我还可以为这里服务。”陈定宁这样说。记者又问:“您觉得您的责任在哪儿?”,她说:“我是一名党员!”南京市秦淮区长干里社区工作人员觉得有了她,就有很踏实的感觉,什么都不怕。
在医学观察点的这些日子里,陈定宁也会仔细观察客人的状态。起初,他们中的一些人进入观察点时,内心是抗拒的,但经过陈定宁和工作人员们的耐心照顾,他们的身心都逐渐平稳下来。2月4号这天,陈定宁和同伴还为一位70岁的老人过了生日。一位湖北籍归宁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虽然暂时生活在医学观察点,但感觉跟家里差不多,用餐的营养搭配非常好,送餐的声音是很温暖的。隔着门,工作人员说:饭来了。他都会说一句:辛苦你们了。而对于陈定宁来说,一声谢谢就表达了对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陈定宁的丈夫是南京鼓楼区小市街道的工作人员,从大年初二起,也参加了基层社区防控点的工作。中午休息时,夫妻俩才有空远程视频通话。
陈定宁对丈夫说:“注意保护好自己,我俩共同努力,把这场防疫战早点打赢。”
丈夫说:“你更要保护好自己,虽然说马上要退休了,但一定要坚持好自己的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
所谓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陈定宁说,虽然退休了,但责任还在!既让我们感动,也振奋人心。相信,有这么多冲锋一线的勇士,有那么多勇挑重担的英雄,我们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思成 李扬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