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
您一直很忙碌,在您心中,国家、工作、家庭都是第一位的,您似乎不懂得取舍,一个都不肯放下。工作中的您,一丝不苟,不愿放弃一分一秒的时间。只要一有时间,就算是坐在车上,您也要修改论文。平时也一直工作到半夜,有次凌晨被惊醒出去上厕所,依旧能看到您认真的背影。听妈妈说,您有时会工作到凌晨五点,只睡一个小时,便又爬起来继续工作,发自内心地担心您的身体,希望您不要累坏了,但话到嘴边总是说不出口。此次前去武汉,您应该也会在休息时间里寻找机会工作。
尽管您是一个“工作狂魔”,但您尽您所能陪着我和母亲。学习上您很严厉,一丝不苟地督促我。有闲时,例如吃饭时,开车等红绿灯时,您便会跟我分享学习经验。有时候会觉得您有些啰嗦,但我很清整这些都是您对我满满的关心和希望,正所谓“父爱无形胜有形”。
此次您前去支援武汉,感动、担心之余,我与母亲唯一能做的便是支持您。听母亲说,非典期间您便踊跃参加,去了医院前线—发热门诊。我认为,一名医生,职责便是救死扶伤。此次疫情更是牵动每一个人的心。将国家与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写这封信的是一名高二男生,他的父亲叫张烽,是江苏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来自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研究所。作为检验组专家,此次张烽对口支援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2003年,张烽才工作不久就遇到了非典疫情,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主动请缨来到发热门诊。一次,他回家看着刚刚5个月大的儿子,不能自已地亲了他一口,谁知第2天就被告知,那天他们遇到了一位疑似病人。结果他被隔离,家里人吓坏了,手边没有消毒材料,就用热水烫孩子的嘴。张烽笑道,这件事要被家里人责怪一辈子。
17年后,张烽已是一名微生物学博士,儿子也比他高出半个头了。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前线在召唤时,张烽又一次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我就是抗击非典时入的党,又是研究微生物的,这次疫情我同样责无旁贷。”张烽说道。
在前线,他与同事们一起,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检测标本。“我们虽然行动不方便,护目镜也时常一层雾气,但这些病人中有不少是重症病人,我们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危急值,一定要细致入微。”
作为科研人员,张烽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工作。他统计并分析了8个呼吸与危重症疾病科病人的检验结果,发现存在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可能。为了有更多证据,他一有空余时间,就与他的研究生一起查阅文献、讨论,经常讨论起来就忘了时间,一下就到了凌晨一两点。他也与江苏队临床专家及医护人员交流,发现了很多线索,正在讨论优化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他说,“我们抗击疫情,光凭一腔热情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科学地去发现这一新型病毒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治疗它”。
“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一定要带上家人重游武汉,看看我战斗过的地方,看看这座英雄的城市”。张烽望着家乡的方向深情地说道。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赵夏楠 刘康亮 通讯员/丁一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