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睢宁县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广大党员主动参与,党员成为了战“疫”一线的“硬核”担当,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起防线。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他们——
疫情防控卡口上的“临时床铺”
凌晨5点,喇叭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一辆轿车停在李集镇花厅社区的防控卡口上。在路边帐篷里,党支部副书记周桐迅速跳下“床”,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你们几位年龄都大了,班子中属我最年轻,夜班就交给我吧。”在社区支委会上,周桐主动提出。
要是一夜两夜,裹件大衣就能熬过去,但这场战斗并非短时间能结束。他干脆在路边搭起了“临时床铺”,安心住下了。这个“床铺”总共不到5平米,但容量很大,吃住硬件都有:简易帐篷里摆着一张折叠床,上面堆满了衣物,旁边是一只暖水壶、一箱方便面,床头贴着个人防护提醒单。外面竖起了党旗,贴满了防控宣传标语。
从大年初一开始,周桐在这张“床铺”上一住就是半个月,期间未回过一趟家。家人有时过来送换洗衣服和饭菜,他都是远远地叫停。“每天接触的人太多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尽量不和家人接触。”防控期间,这是他唯一能为家人做的事。
防控“疫”线的“定点仓储”
第二天,他就将食材分配好,由专门负责的党员志愿者送到被隔离人员的家中。有些被隔离人员家中做饭困难,他就让家里面把饭菜做好,自己送过去。
用赵飞自己的话说,他们被隔离了,但人心不能散,要让他们在家中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除了保障好被隔离人员的饮食,赵飞还自掏腰包给防控一线的志愿者们和村组干部送去方便面、口罩等物资,同时还主动到防控一线做好宣传,派发宣传单。就这样,他一天又一天的忙碌着,从大年初一至今都没有回过县城的家里。
“三步走”织密社区疫情防护网
“30018、29883、30287”,这是金城社区书记张成辉近三天的微信步数,他已经连续“霸屏”13天了,面对这一“骄人”战绩,社区党员群众无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社区有20多名武汉返乡人员及亲密接触者,疫情防控压力大,社区书记张成辉研究了“早中晚三步走”工作法,为社区疫情防控织起一张无形的保护网。
上午:门岗查控锁住外延
每天早晨六点开始,张成辉就开始到每一个小区门岗查控,现场查看小区管控情况。每天上午,张成辉都要跑遍辖区内的11个小区,连续6个小时不喝一口水、不坐一分钟。
中午:小区巡查锁住内拓
中午简单吃盒泡面后,张成辉就会自己开车到重点防控的4个小区,带队巡查,防止隔离人员自行出门,及时清理疏散闲散聚集人员,防止内部交叉感染。
晚上:入户服务锁住人心
社区有32户77人居家隔离,张成辉每天晚上都会带着社区医生逐户测量体温,查看身体状况,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宣传防疫政策。
从大年三十开始,他已连续工作16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血压也升到了160,小腿都肿胀了。同志们劝他回家休息,他却说:“我是书记,一线就是我的工作岗位,我必须带头往前冲,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
党员干部重复“昨天的故事”
在王集镇大营村采访时,记者希望村里提供“疫”线典型人和事。“我们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63岁志愿者朱怀耐用诙谐的话语道出了实情。
何尝不是呢?据村书记朱辉介绍,大营地处姚集、庆安两镇交界,是王集东北一座大门,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防疫战斗打响后,村里成立由“两委”成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两个路口封了一个,对应急卡口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对来往人员、车辆严格盘查,有效减少人车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