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本是各单位最温情的场所,但防疫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再扎堆儿聚餐,可能同事之间既不能开心又不能放松了。各自为吃,爱护自己,爱护同事,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既然在食堂吃出“国考”“高考”的感觉,那么,看看别人家的食堂都是怎么得“高分”的——
经验提供地:鼓楼区政府食堂
餐厅能同时容纳400余人、每天有700余人就餐的鼓楼区机关餐厅,居然空无一人?2月15日中午,徐报融媒记者去一探究竟。
11点15分,口罩、手套全副武装的鼓楼区机关餐厅工作人员已经严阵以待,她们两人一组守着一个相隔至少1米的窗口,相互配合着将当天的红烧肉、粉丝鸡蛋、炝绿豆芽、炒莴苣丝等四个菜装到四格餐盒中盖上盖子集中摆放,再用圆形餐盒装好米饭和汤也摆放好。机关餐厅面积很大,能同时容纳400人就餐,但此时空无一人。
大约11点20分左右,陆陆续续有就餐人员进入餐厅,他们全部戴着口罩,来到打饭窗口前报上打饭份数并同时刷卡,食堂工作人员迅速将事先准备好的餐盒装袋打包,打好包后就餐人员拎着就走,整个过程最多20秒。需要排队等候时,大家也很自觉的拉开1米左右的距离。一位就餐人员告诉记者,该局中午有15人用餐,安排两人到餐厅“拎了就走”,“这种方式挺好的,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大家扎堆吃饭确实心里嘀嘀咕咕的,现在拎了就走,再也没有那种担心了。”
记者注意到,即使到了12点就餐高峰期,打饭人员依旧很少排队,餐厅依旧空无一人。
区机关餐厅平日就餐职工约700人,如今排队很少并且餐厅空荡荡,是如何做到的?
“鼓楼区机关餐厅大年初四开始上班,为节日期间防疫加班的机关干部职工提供后勤保障。为破解不聚餐难题,区委区政府多次研究和磋商,决定调整食堂供餐方式。”鼓楼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复工后机关食堂暂不供应早餐,中午工作餐改为盒饭方式,建议各单位根据上班人员多少,每天固定安排一到两人到食堂取餐后回去吃,改集中就餐为分散就餐;建议、引导各单位错时取餐,避免高峰时期排队现象。
“以前是11点40分开饭,为实现错时取餐并考虑到机关党员干部下到社区一线参与防疫控疫,现在开饭时间提前到11点20分,每20分钟为一个时间节点,不同时间节点会有不同单位人员前来取餐。同时,提倡就餐人员自带餐具和午饭,如此更能有效避免人员就餐、取餐聚集带来的隐患。目前每天就餐人数大约有三百多人,约为平日的一半,因为一半干部职工都到一线坚守了。”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确保新的进餐方式落实到位,该中心放弃春节休假,提前与供货商联系,克服困难采购菜品和一次性餐具,从硬件方面满足因疫情防控而加班工作干部职工的用餐需求。同时,在复工前一天通过微信、QQ等方式向区机关干部职工发出分散用餐、错时取餐通知,并在食堂显著位置张贴告示。
“为了给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中心还加大了机关食堂的消杀力度,在原来消杀的基础上每天增加上午上班和下午下班两次消杀,做好消杀记录并形成制度。坚持班前班后一天三次测量员工体温,做好体温记录。坚决做到严防死守,万无一失。”
经验提供点:国网徐州供电公司
“食堂不戴口罩不准进入,排队距离2米以上,领完盒饭回到办公室各自在工位上吃饭,不交流,不聚餐。”
与以往不同,从春节期间开始,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就开始严格执行“不聚餐”的疫情防控措施。为了严密做好防控工作,把交叉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物业方制定了“食堂疫情防控十项措施”和“疫情防控保障方案”等应急方案和举措,通过“三到位”把好“四道关”,做好餐饮保障。
根据方案,餐饮部于春节前及时申购了84消毒液、酒精、消毒洗手液等消毒物资;做好了方便面、水饺、馒头、肉类、鸡蛋、速冻食品、青菜等食材;快餐盒、打包盒、包装袋、一次性筷子的应急储备工作。
同时,公司紧急联系了几十家防护用品公司,购买到了标准食品加工无尘防护服,所有上岗员工要求佩戴标准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帽子等一应防护用品,确保安全。
“每日盒饭两荤一素,米饭,一个汤,一个水果还有一份酸奶。就餐采取的是分时段、全盒饭的供餐措施。工作人员会做好发放地点秩序管控,严格执行进出分流、未戴口罩不准进入、室内排队2米以上距离、取餐人员和餐卡消毒的措施。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公司“疫情防控保障方案”,餐饮部以安全、营养、方便为前提,制定了值班供餐保障菜谱,确保食材新鲜,服务人员身体健康,加工过程安全可靠,排队取餐有序进行,餐前餐后全面消毒。
据了解,该食堂每天还坚持员工岗前体检、消毒液配置、环境消毒、进出人员消毒、工器具消毒、进入食材消毒、食品中心温度测定、制作标准流程、食品包装和运输、食品留样、员工防护措施的执行,处处专人把关。每日两次测温,全员严格遵守七步洗手法使用消毒洗手液洗手。统一着卫生隔离服装、戴口罩和手套。
经验提供点:地铁3号线师范学院站
目前,全市建筑工地开始复工。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陆续返徐。人员复杂工地是怎么吃饭呢?
在中国建筑承建的徐州地铁3号线师范学院站里,记者看到这样情景。
中午11:30,施工结束后。后勤保障人员早早将午饭用三轮车运到施工区。揭开保温袋,里面是码放的整整齐齐的饭盒,每个饭盒上还贴上工人名字。
现场是叫名字领盒饭,大概有三十几个工人在领饭,但是不在像以前,密匝匝挤在一起,而是每个排队领餐的工人之间都相隔半米,领完餐之后,工人们也都很自觉的分散在工地各个角落就餐,没有聚集一起吃饭聊天现象。有两个刚想往一起凑,就被一旁的巡检监督员提醒,“注意防护,分散就餐。”
据项目副经理王兴涛介绍,因为疫情禁止聚集用餐,目前改为分餐制。用餐盒将食物打包好交给就餐人员,同时对就餐人员实行错峰就餐,避免人群聚集。“像中午,我们都在施工区吃,方便下午施工,晚上我们则回到施工区在食堂领饭,一般也不在一起吃,多数是回到寝室吃,小部分在食堂吃,但也是隔得很远,一张大圆桌只坐四五个人。”
经验提供点:大庙养老中心
“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出门戴口罩,错峰遛弯至少隔一米,各自吃饭不打扰……”2月15日,徐州经开区大庙街道养老中心,说起养老中心的战“疫”要求,几乎每位老人都知晓。
大庙养老中心是徐州经开区的一家公办养老院。疫情发生后,养老院迅速启动防疫管理模式。
避免扎堆用餐。从1月24日起,为了避免人员聚集,老人们不再到大食堂用餐;开饭时,由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食量给打好在饭盒里,分别送到老人居室内用餐。
洗手液、消毒液分到各居室。大庙街道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把洗手液、84消毒液、肥皂、75度酒精、喷壶等送到老人各个居室,引导老人要勤洗手、勤消毒;窗口定时通风。养老院里的走廊、大厅以及养老院周围,由工作人员一天两遍喷药消毒。
错峰出门遛弯。养老院的老人居住楼房共3层,每天上午2个小时,住在一层老人出门,到院内小广场玩一会儿;中午2小时,住在2层老人出来玩;下午2小时,住在3层的老人出来玩。只要不是刮风下雨,保证每个老人都能出来遛弯。
同时,院方时刻叮嘱老人们出门戴口罩,每个人之间拉开1米以上距离;每天为老人们测量体温,时刻关注老人们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