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熟街道晶明社区阻击疫情的检查点,有一对父子很特别,父亲戴昌钟是一名癌症患者,儿子戴小勇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就是这样的一对父子,同时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并且防疫工作做得一点都不比正常人差。
戴小勇是湖熟街道晶明社区的一名普通村民,由于他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出行都靠残疾三轮车和一个特制的小板凳。他为人热情,平时经常帮大家服务,如写一些申请材料,处理社区小纠纷等,所以村民都亲切地叫他“板凳村长”。
疫情发生后,戴小勇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除了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进行宣传外,还坚持到一线值班。他所在的防控点是条县道,来往车辆较多,工作量大:“我主要配合社区。所有的车辆在这里都要排查,如果是外地的牌照,我们必须要确认登记,联系他们的社区等,行程轨迹要了解清楚。”
更让大家动容的是,戴小勇父亲是老村长,今年76岁了,去年直肠肿瘤做过手术。疫情开始防控后,父子俩相互“管着”对方,不让对方出门,但是父亲表示,自己曾经参加过2003年非典防控,有一些经验,第一时间就到了防控点值班。
天天蹲守,戴小勇也累积出了一些经验,比如有些车主一开始体温测量就会出现超过37.3度的情况:“有的时候车里面开着空调,温度会有点高,我们会要他立刻停下来,等几分钟再测,如果还是这样,就必须下车量一量体温,如果没有变化,我们就要汇报社区了。”
当然,防疫工作并不是长时间守在那儿,拿着体温枪那么简单。戴小勇坦言,有些村民仍不太能理解他们的工作,出门不戴口罩或频繁进出村庄等,这时候都需要心平气和地去解释,遇到口罩紧缺的,他还会主动从自己执勤的口罩中“挤”出一两个送给对方。
由于防控点条件有限,他坚持每天只吃2顿饭,而且回家后,尽量不与妻子和孩子接触,他把自己隔离在小房间里:“讲真的,怕与不怕已经放在一边了,我担心的就是小孩和老婆。保护别人,同样更要保护家人。”
在晶明社区村民看来,“板凳村长”父子齐上阵,坚持到一线防控疫情,一点也不意外。老党员蒋存佳说,在村上,戴小勇也算是个“秀才”,参加过高考,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圆大学梦。虽然腿脚不便,但为人很热心。作为志愿者,戴小勇每天都是最早一个来接班,夜班也正常坚持。在疫情防控的一线,戴小勇毅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