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2月11日中午11点半,常州驰援黄石的医疗队员在常州市行政中心集结出发。这个消息也鼓舞着已经在湖北开展工作的常州医护工作者。连日来,他们坚守在临床第一线,战“疫”日记里写满收获与感悟,心情与信心,她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袁涛收到同学送出的手绘图
“姑娘,你跟我说实话,我会死吗?”一位刚刚做完CT复查,还在高流量吸氧的中年男患者突然问袁涛,主管护师袁涛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告诉他:“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你体内的白细胞正在和病毒打架,这个时候你需要给白细胞信心,所以一定要放下思想包袱。” 后来,袁涛在日记里写道:那位患者,这几天病情有所进展,脸色有点灰。我一边整理床铺一边安慰他,试图让他振作起来。下班后,我还一直记挂着这事。今天一上班,我就先跑过去看那位患者,发现他今天心情比那天好很多,呼吸也比前几天平稳。开始没认出我来,我开口喊一声,他立刻听出我的声音,跟我说谢谢,我也很开心。这让我意识到帮助患者心理重建的重要性,于是,治疗时,尽量和患者多说话,虽然这样会让我感到口干,但是只要能帮到他们,哪怕只是一点点希望,我们也愿意化身为灯,点亮他们康复之路。回到驻地,袁涛拿起手机刷朋友圈,发现好闺蜜也来武汉了。虽然都在武汉,却不能相见,不能携手漫步接头,不过没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下次,携手去武大看樱花!
三姐妹“云相聚”左起:王蕾 杨燕初 右上角 袁涛
常州市中医医院ICU护师罗鑫倩来到武汉已经第14天。这14天里,她和战友们一直在与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博弈。有亲友好奇问她,为什么你们能连续多少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你们是超人吗?她笑笑回答,不是超人,因为救人要紧,学着超人穿上了紧身衣,尿不湿真是伟大的发明。她的日志里记下了一位老奶奶:分管床位上有一个病重的老奶奶,第一次走近她的床边时,她说:“护士啊,我怎么一天比一天没有力气了呢?”无力的眼神伴着无力的诉说,我突然鼻子一酸,她的年纪跟我家中长辈差不多,上前抚摸着她瘦弱的肩膀,告诉她:“现在住进医院了,只要好好听医生的话,会好起来的。”说完我强忍着情绪,立刻转过身假装准备物品。
再后来,巡视病房时,罗鑫倩时不时跟老人唠两句。渐渐地,老人也开始和隔壁床的阿姨唠家长里短,见到小罗就拉着问这个药该怎么吃、那个药是什么作用。问清楚后,老奶奶笑着自嘲:“丫头啊,年纪大了,说了几遍还不记得,你们莫怪啊!”“疫情之下,普通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治愈,更需要心理支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在内心筑起一道城墙,刀枪不入,乐观面对疾病。这也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之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罗鑫倩在当天的日志中写道。
被人夸赞总是件愉悦的事。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主管护师陆素英记下这样一个美丽的瞬间:在给一位病人量完血压后,他对我说,谢谢,美女小姐姐!,我被他逗乐了。我们每个人都裹得像粽子一样,哪里还看得出啊?我便反问他,都看不清楚我们的脸,你怎么知道我们长得美不美?他说,三甲医院的小姐姐都长得美!这逻辑!全凭想象啊,估计就叫 “想得美”!脸型的问题,今天怕口罩漏气又加了一层,这让本身容易缺氧而胸闷的我更觉得氧供不足,在量完30个病人的血压后,有一种想吐的感觉,我不得不靠墙休息会儿,但是,内心还是暗自窃喜的。下班的时候,同行的闫主任见我一脸洋溢着笑,就问我,今天,怎么这么开心啊?被夸后心情好呗!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专科主管护师冯赟自觉不是那种容易被环境影响的人,但每天在病区里上班,加上武汉天气不好,情绪也有点低落。“在我们医疗队里也有心理医生,每次上班前,我们都要彼此加油、鼓劲,我们尚且如此,可想病人尤甚之。所以,队友之间,医患之间,真的需要互相鼓励,互相取暖。在这场战役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只是战场不同而已。尽管害怕,但是不能退缩,‘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今天,得知江苏又派医疗队赴湖北了,这带给我们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她在日志写道。
(来源:江苏广电常州中心站/汤琤 通讯员/王燕、孙镇江 编辑/张环宇)